第235章 振兴燕国民生【一】(第5/6页)
容铮非常喜欢这批主动迎合她政策的官员,她就允许官员间自己推选一个合适的文官和一名护卫的武官进少渠。
很快,靠近少渠边境的燕民们看见各地的衙门标贴了女帝新政策的红榜。
识字的人当场给观望的人念红榜,念完后,当地不少人听懂了却不怎么理解女帝这个做法?但当地人也是经过内陆百姓各个戏曲潮流,咏唱女帝故事渲染下的群众。
他们大字不识几个,同时也认为自己只要听女帝的话,跟着女帝走,很快他们就能和西北山区那些燕民一样过上好生活了。
而这个好生活的表现很快就实现了,打开这个通道的是一个燕商第一单的买卖,接着就是突然天降一批商人在少渠大量进行扫荡式购买,购买当地的山果,菌类,草药等等,而少渠附近气候宜人非常适合种植草药。
这个属于少渠独有的潜力瞬间被当地的大家族的人发现了,他们开始主动与这些燕商做生意,而且主动买一送一帮他们护卫送到内陆,就是为了下一次生意能够长期合作。
而这些燕商将东西运回内陆后,衍生了不少的菜式,还有草药一夜之间就缓和了不少地方医药价格,让更多平民老百姓买得起。
于是这一批生意初步打造了少渠的一个招牌,那就是草药重地。
内陆燕民开始对少渠有了新的认识。
而少渠的少民们听说当今女帝亲自下红榜到他们少渠了?不少少民对这个女帝感到不解,他们平常就不受重视无论是大燕换了多少个皇帝都不会搭理他们,更别说亲自点名建设他们少渠了。
而且少民们还听说他们的草药和菌子在内陆卖的非常好。只不过这都是听说,少民们没有当真,直到当地大家族和官府的人一个个来到村庄各自通知下去,命令他们每人找五斤菌子卖给他们,然后再留些菌种自己养殖,等开了晒干送到内陆去,大把的人要。
少民们开始还不信,直到有一户人家当场拿出五斤蘑菇时,就有商人直接用十文钱买下了。
这一笔生意顿时在少民当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然后大家家里有什么能卖的都拿出来,跟随官府来的商人都收了。
然后官府还用白话方式通知这些少民,少渠省会的成立,以后他们要做生意就去少渠的大集市交易,到时候那里会有燕商等着。
而大集市官府和当地大家族把管了,他们也没忘记女帝的号召,所以也不敢全部垄断,而是按照市面的价格卖的,如果压价太狠的话,燕商听到市面动静估计全都传进内陆去了。
到时候他们捡到的大便宜白白糟手里,明明可以共生却非要垄断,这简直是自毁的行为。
少民们就开始在集市占位置,虽然多数是地摊,但一早开市就有不少各地来的小贩来购买了。少民们第一次见识到了内陆来的人的购买力。
一天下来这个大集市的成交量达到了九成了。
之后便是女帝通知少民往内迁移一百里暂做调整,这个举动本来很多少民不愿意搬,但碍于舆国那边对他们喊打喊杀的风声越来越紧,他们只好都往少渠附近搬了。
本来以为搬来生计会困难,没想到他们的生计非但没有困难,甚至比在边境过的还好,燕渠省会规定米粮的价格也非常公道,就是每家每户购买的次数有限,因为他们听说女帝不喜欢有人垄断,所以下面的人也不敢大量囤积。
他们还听说最近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燕商押各种粮米过来卖,卖的钱买了他们特产又带回去内陆卖,并且还有燕商好心告诉他们,少民商人可以进内陆做生意,还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说什么东西在内陆卖得好。
少民们都飞车难以置信,等他们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再也不愿再搬回去了,同时吸引了不少的少民也往少渠搬迁。少渠这个大县城本来是可以容纳五十万人居住的地方,边境附近的少民被移到少渠后,少渠也开始了第一次人口统计。
而这份人口统计还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尤其是户部尚书郑钱他为了立下这次功,大量对底下的官员宣传人口统计的重要性。所以当地县令就将人口统计报上去了,总共二十五万人。
连少渠可以容纳的住户量一半的数量都不到。
容铮听说此事后,她还说表示不够,只是简单说一句表示不够,郑钱就有眼色办事了。
于是他派人开始暗地散播消息,让少民自己可以通过其他少民去吸引那些人搬迁过来。
少渠的少民不少人和舆国边境一里之隔的少民是娘家婆家,这个特地睁只眼闭只眼放开的通道,成为了少民眼中接异国家人回少渠的大行动。
哪怕官府强调不能与舆国少民接触,山民们还是背地里将异国的亲戚接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