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秋收和秋税(第5/6页)
各地官府在收到授租税的时候,他们发现居然比田税个税其他杂税交起来还多,如果每年都能收到那么多钱,以后他们官府就不用天天讨人嫌去征穷苦百姓的税。
而穷苦百姓的税还没交,陛下的新政令又发下来,直接将田税人丁税,各中杂税捆绑一起,一口价给交了。
因为田税很多是固定的,几乎可以统计出来,其他杂税就不一定了,尤其是人丁税和其他税用。
百姓们听说自己今年可以少交三分之二的税留在家里,他们还以为做梦,再加上土豆暂时不被纳入税列当中,不少人饿怕了只想中土豆。
官府也为百姓想不中米而发愁,现在好了,宽松了田税,田税还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你不中就不用交了,于是该中米的人想中米的人放心了。
土豆到底不能作为他们的主要口粮,他们都是吃米的民族,没有米怎么行!
这个授租税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征得了厚税,也同时将财富不均匀的现象给中和了一番,但贫富差距的危机仍旧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容铮就命令沈立林和郑钱两人立即完善授租法,尽量往均田制靠,避免农民失田。
为此郑钱就直接出建议:“陛下,开荒也许可以解决一部分危机。”
沈立林却道:“郑大人所言极是,陛下,农田其实早已经足够支撑人口,但农民却并不一定有田,而大燕的田地向来都是很私人的地方。”
容铮觉得这两个人特别有意思,先前他们还有反对自己的态度,现在好了,因为自己给了两家开出了前途的后路,两人就互相配合起她的脚步。
甚至他们还能违背自己现在的地位,去说那些类似无产阶级的话。
容铮其实也想告诉他们,自己可能是无产阶级最大的敌人,甚至是整个封建王朝制度都是这些穷苦人最大的苦难
但现在不是后世,这些说推翻自己的话,她是不能说的。
容铮其实也明白大燕再开荒一些农田就足够填补现在的人口所缺的田地,真正的是粮食产量,还有土地管制,真要管制起来,也许连当地官府都不能授权让他们有垄断的权力管当地。
于是她道:“朕打算设立国土局,而国土局将由朕直接管理。”
郑钱和沈立林便无条件服从了。因为容铮只是将开荒的地方纳入了国土局,而没有动现在的地方。
容铮也清楚现有的蛋糕已经被人开采过度了,再动会浪费她推行进度的速度,而且她有的是办法让这块蛋糕内卷。毕竟这个时代的大户人家流行多子多福,家家户户人多了,资源自然就少了,这时有国土局直接挂钩皇室,加强皇室对天下土地的掌控力,那些官僚再想开发更多的蛋糕都得踢到大燕的铁板,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
反正大燕十八个省府,地缘辽阔,却只居住了八千万人,有的是地方可以去开发。
而且八千万人在现代看来人口还是太少了。但大燕却已经是三大国中,最大的人口国了。卫国和舆国的人口比大燕还要少两倍。
很快,国土局的成立直接将穆王慕容祁,燕来王慕容甫,谦王慕飞尉,还有其他听话的皇室成员给拉进来,由他们协助她管制国土的开发。
并且她还定下了但凡参与开荒的百姓可以获得十亩田地,并且由朝廷直接授印派发,而且不得不买卖,只能给人租用。
这个不得不买卖,只能租用让底下的百姓都不敢相信,自己以后也能过上小地主般的生活。
而过不下去的百姓立即随着容铮画下的东北大荒地开始迁移,整个迁移的过程还有军队的人在派送,这一批就是十万人的大工程。
如今底下的人已经按照政策开始不断发展,秋收上来的税也收了起来。
经过郑钱的禀告,凰皋初年的税收竟然高达五千万,这远比先帝时期的要高出一头。
百官们不少人一个个人的脸色十分难看,因为今年被剥的是他们的家人,亲戚,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钱。
百官们不少人也在私底下有动作,但通通被底层的一片大好形势给压下去了,根本就无用。他们又扭转不过陛下的态度,所以暂时只能憋着了。
等所有人听见陛下打算开荒,将新开荒的田地归国土局所有,百官们想掺一脚就更加困难了。
现在陛下做这些事的时候,几乎将他们排除在外,压根不征求他们的意见,为此有好几个老臣看不下去了,他们决定辞官。
容铮直接放行,并且直接给了他们一笔安家费。
那些辞官的人辞掉后,他们听说第二天陛下就找了一帮人代替他们了,哪怕这些在官位上不熟练,陛下竟然也宽容他们多学学,还设立一个什么三个月实习期,让他们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