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刺史府

金陵已经入秋,江南水网密布,沿河船只往来络绎不绝,茶楼酒肆阵阵丝竹管弦之声。

寻芳楼二楼的雅间里头一片笑闹声,十几个少年郎聚在一处喝酒嬉戏,笑闹声传出门去,连刚进酒楼的客人都能听见。

屋里最角落处坐着个锦衣玉袍的少年,他独自一人坐在窗边并不同其他人一块游戏,只百无聊赖地喝酒,瞧着神情郁郁,与这屋里的热闹显得格格不入。

有人端着酒壶跌跌撞撞地朝他这儿走过来,一坐下就伸手揽住了他的肩膀:“不是你找我们喝酒,你倒好一个人躲在这儿?”

少年不耐烦地推开他搭在自己肩膀上的手,颇为嫌弃:“离我远点!”

“怎么,心情不好?”来人终于看出点门道,打量着他的神色,“这金陵城里还有人敢惹我们万小公子不高兴?”

一旁有人听见二人的对话,也凑过来打趣:“诶万鹄,你姐姐不是快成亲了,怎么你这个当小舅子还有功夫在外头鬼混?”

“滚一边去。”少年听两人在旁拱火,越发不耐烦地伸手将人一推。

叫他推开的少年没防备,磕到了一旁的桌角,“嘶”的抽了一口冷气,也生了脾气:“我说万鹄,谁惹你的你找谁去,在这儿给谁脸色看呢?”

有几人注意到这边的动静,也凑过来劝架:“行了行了,他这两天正心烦,你也别闹他。”

“他有什么好心烦的?”

知道些底细的小心瞥了眼一旁板着脸不做声的少年,小声道:“哎,你还不知道,他二哥回来了……”

先前还起了火气的人一听,顿时愣住了:“就是你那便宜哥哥?”

万鹄脸色一沉,正要说什么。忽然雅间的门“砰”的一声巨响,叫人从外头踹开了。一屋子的人瞬间全转头朝着门口看去,只见门外一身红衣的少女叉腰站在外头,她仰着头神色倨傲地在屋内环视一圈,像是来找什么人。随即目光很快就落在了窗边的角落,大步走进屋子来到少年面前,冷着脸言简意赅道:“走不走?”

少年握着酒杯的手一紧,撇开头紧拧着眉头的样子像极了闹别扭的孩子。周围原先正玩闹的人也渐渐噤声,将目光在二人身上来回打转满是好奇。若仔细看,能瞧得出这二人眉目之间有几分的相像,应是一对孪生姐弟。要猜的不错,这姑娘看样子就该是刺史府的大小姐万雁了。

姐弟二人在雅间角落沉默对峙片刻,万雁目光渐渐冷下来,透出几分失望,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转头便要朝着屋外走去。她刚一转头,角落里的少年终于动了动,他放下手中的酒杯,一手扶墙也跟着摇摇晃晃地站起来。

万雁回头看他一眼,见他随手解下了腰间的钱袋扔给一旁的人,随即跟着她沉默地走出了酒楼。

刺史府的马车停在酒楼外,姐弟俩一前一后上了车,等车厢里只剩下他们两个,少年才开口打破了沉默:“你来干什么?”

“我不来,你还打算在外头待到什么时候?”

万鹄不说话,过了一会儿才问:“娘让你来的?”

万雁一顿,万鹄顿时就明白了,脸色立即难看几分。万雁不耐烦道:“你今年几岁,离家出走还要娘哄你回去?”

“我想在外头避几天也不成了?”万鹄口气很冲,万雁却不会因为这个就惯着他,只挑着眼尾睨他:“你要避谁?你一个姓万的,人家不避着你,你倒要避着人家了?”

万鹄哑口无言,便又紧紧闭上嘴不做声了。

下人来东院通禀大小姐带着小公子回府的消息时,卫嘉玉正坐在卫灵竹院中喝茶。卫灵竹在一旁翻看账目,听见这个消息只淡淡地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便叫下人退下。身旁的婢女上前劝道:“小公子这回出去三天,可见真是伤了心,夫人还是去看看他吧。”

“随他去,多大的人了还要这般任性。”

下人只好又退出去,待屋里又只剩下他们母子二人,卫嘉玉从手中茶盏的轻烟里抬起头,看见她低头翻看着着手中的账簿。

卫灵竹还在长安的时候便是京中出了名的美人,现如今虽已四十多岁,依然不减丽色。窗柩下,女子一头青丝松松用一根檀木簪挽着,很有几分江南美人的温婉,叫人误以为她理当自小就在这烟雨朦胧的水乡长大。但二十多年前,谁不知道“潮头三尺浪,船头一点红”的卫家五姑娘,是长安船帮里最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人物。

当年闻朔一走了之,不少人等着看她笑话。结果她领着船帮出了趟海,半年后回来,转眼又风风光光地把自己嫁进刺史府,带着卫嘉玉到了金陵。

继母难为,为了不给她惹事,卫嘉玉小时候就独自一人待在自己院里不常出去,更谈不上与她亲近。何况,不知是不是因为闻朔的关系,卫嘉玉总觉得他的母亲或许也并不希望常常看见他。他在刺史府住了两年,直到卫灵竹生下万鹄和万雁,他才上静虚山拜入九宗,至此再很少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