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3页)

这话他方才是没说的,等待官府的人都走了才道出。毕竟涉及人命,和只是让人染病,案子的严重程度就截然不同,官府查案的重视程度也不同。

更何况,那少年绝对是抱着把温家上下近百口全都毒死的心。

温子望听进去了,“嗯,我自己也会着人去查。”

干等官府的消息难免被动,他们总要自己弄清是为何会遭此祸事。

他抬首望了眼天色,灰幕中透出薄光,隐有浮白的迹象,便道:“应是寅时快过了,还可以再歇会儿。南音,你和赵娘子去睡罢,等到开宴的时辰我再着人唤你们。”

她们留下来也没甚么用处,南音颔首应是,请温子望注意歇息,就抱着喧喧随赵敛冬回院去了。

今晚之事喧喧倒是大功臣,它被那少年甩到墙边摔了腿,江盛给包扎过,说接下来会跛段时日。它倒好,四肢都不能用了般,缠着南音要抱抱,夜里还得以睡在了榻边。

抚了它一阵子,南音心有余悸道:“多亏了你和喧喧,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赵敛冬轻拍她,“江盛不是说了,即便得逞,大多数人也只是腹泻么。既已避过去,就别想太多。”

南音点头,怀着满腹思绪沉沉入睡。

翌日清晨,康王纳温含蕴之事如约而行。

其实亲王侧妃和普通人家的妾室也并无不同,寻常是无需太多礼节的。但这会儿在扬州,温家地位特殊,康王表现得爱重,二房两位长辈也不想让女儿太委屈,才会有意摆这些自家人的宴席。

温子望不想影响二房心情,此事暂时只告诉了自己父亲。父子俩同去酒楼招待了阵客人,很快就分两头忙碌去了。

如此等待两日,南音未出门游玩,只在家中陪伴老夫人,直到温子望带回消息。

狱中拷打两日,少年终于交代了身份,叫人着实吃了一惊。

“他是明州林家人,姓林名钟。”温子望道,“前阵子从明州启程前往岭南赈灾的官粮被劫了一半,这事你们可知晓?林钟就是押运官的家人。他道全家已被陛下下令处死,唯独他侥幸活了下来,且不知为何认定官粮被劫一事和我们温家有关,说是和温家有血海深仇。”

这孩子只身从明州而来,怀着报仇的欲望来到温家,如果不是行事太过稚嫩,只怕就要得逞了。毕竟温家与人为善,在扬州城也常常做善事,谁都想不到会有人这样去对付他们。

仅得两包砒霜的缘由也找到了,因为他只有这些银子,买不了太多,且不懂用量,以为这些就能毒死温家所有人。

“他说只和温家有仇,不牵连他人,所以一路行来吃、住、买药都花了银子,没银钱后,也不曾去偷抢。”温子望语气复杂,毕竟这孩子可是差点毒倒全家,偏行事还有那么几分原则,倒显得对其施以重刑的他们卑劣一般。

“林家全家被处死了?”南音皱眉,出声否定,“这不可能。”

“怎么说?”

南音仅犹豫了下,就道:“陛下大怒,本来的确是要将牵涉此事的官员都处死,尤其是提拔那押运官的长官。但后来御史力谏,又有他人求情,陛下的旨意便改了。明州监察应当比我们还先抵达,怎会传错旨意?况且……就算按着先前的意思,也只是处死涉事的官员,未曾累及家人。”

赵敛冬知道她前阵子一直住在宫中,不疑有他,“难道是明州监察假传圣旨?”

温子望深深看了眼南音,闻言摇头道:“此事详细我也不知,恐怕扬州这边都不大清楚,得问明州长官才行。”

在长安时,南音见绥帝曾为赈灾粮被劫一事大动肝火,彻夜不眠后连发多道旨意,可见此事重要程度,且干系甚大。如果林钟所言为真,那不止说明有人假传圣旨,恐怕还另有内情。

这个唯一幸存的少年,可能是发现真相的关键。

“表兄,还请问清林家被处死一事的详细。”南音定下决心道,“林钟那边,也安排我与他见一面罢。”

如今这事牵扯到的,可不仅是给温家投毒了。

温子望竟没有问南音太多,直接应了下来。

日色正好,满园花草在这初春争相汲取阳光雨露,南音静静望了会儿,脑海中想起绥帝在御案前批阅奏折的身影。

那日让绥帝改主意,已是钟勤御史、太后和她三方苦苦劝谏的结果,她相信他不会再有改动,当初要处死那几人的旨意,也还没来得及出长安。

明州监察是绥帝亲自所选,他出问题的可能,其实很小。

先生如果知道此事,会如何做呢?

……

御书房中,绥帝心有灵犀般顿笔,忽然问:“多少日了?”

全英领会答:“十八日,算起来,慕娘子抵达扬州应当已有三四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