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第2/3页)
郑冬梅一说就要装,行动力超强,尽管还没到量产的时候,也硬是搞了台回来,就装在她屋子那边的客厅里,有了空调日子就好过了许多,晚上把空调开着,睡觉也总算能睡个踏实觉。
到五月底,韩学礼越发的忙起来,偶尔也会跟她说起学校的事。
“老李那个副主任还是升上去了。”
“怎么弄的,之前不是说因为家里的事情,被撸了官帽吗?”学校调节过好几次,他跟他媳妇两人就是好不了了,从争吵到冷战,最后话也不多说,就连韩学礼也觉得唏嘘,把一辈子的精力都放在丈夫跟女儿身上,最后到底得到了什么。
这段时间总看见老李,精神气却比以前更好,事业也比以前更顺了,爱情和事业都是男人的第二春,韩学礼也替老李媳妇不值。
“就是苦了孩子,李娜娜初中都没读毕业,本来好好一孩子,干嘛逼她呢你说?”
“我不会逼萌萌的,你放心。”于小丽给男人打包票。
这种事情,别说她这辈子不会干,上辈子也不会干的。
韩学礼跟她讲:“我打算毕业以后自己创业,现在这个公司待着,江源拉我做个空调的项目。”
江源跟韩学礼是同一个实验室的,跟韩学礼不一样,江源自己家有工厂,家里吃着制造业的红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很富有了,在韩学礼拿榜穷学生朋友里面,江源算是个异类。
只是没想到的是,这辈子没有做风扇,韩学礼开始做空调。
他大学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冰箱的制冷压缩技术,研究生三年都在做空调的制冷技术的研究,在国内这个领域算是做的比较早,技术钻研也比较深的“专家”。
这会儿国内空调行业还没发展起来,国内空调行业的春天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春兰空调一度占领了市场十几年,到2000几年,才慢慢的从市场上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格力。
谁也想不到,九十年代,在国内经济并不发达的时候,空调行业却是一段黄金时代。
当时南方很多制造企业,都吃到了这一口红利。
韩学礼早早就察觉到了这个市场,他们从进口冰箱的压缩技术,改良了空调的压缩机,也感触到了这个市场未来存在着强大的潜力。
这辈子读了研,本来以为韩学礼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没想到接触到了新的朋友,走回的还是前世的老路,事实证明重生以后过多的干涉也不会让人改变太多,他该入哪一行就入哪一行。
江源自己家是做电风扇起家的,家里非常富有。
这样的家庭孩子考上了名校,江家自然拿他做继承人培养的。
江源自己手里头就有点钱,这个项目就是在他私房钱的支撑下启动的,家里面本来对江源花大价钱干这种新项目嗤之以鼻,但没想到十几个人的小团队,熬了三年竟然做出来了,从最初的模拟制冷设备,到现在成型的空调,跟九十年代的窗式空调的性能已经没什么区别。
“江源问我,要一起创业,还是把技术卖给他。”韩学礼还在考虑,进国企和研究所是现在的主流,收入稳定一眼能看到退休,如果进江源的公司,赌注就很大了,这几年他在学校念书,家里的生计靠的全是妻子,这方面韩学礼比一般男人觉悟要高点,他也赚钱,只是没有于小丽赚的那么多,养活一家三口绝对没有问题。
如果说没有这样一个能干的妻子,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会像现在这样洒脱,至少会考虑考虑得失,也要考虑是否有条后路,他现在的坦途不仅仅是自己铺就的,更多时候他都愿意去问问于小丽的意见。
于小丽想了想,空调的制冷技术,在未来四十年以内都在持续改进,到那个时候韩学礼应该都退休了吧,只要他不是在做风扇这种中年转型不容易的项目,做其他的也还可以。
“那江源是怎么给你算的?”如果只是拿工资,跟国企比起来竞争力也不大啊。
像韩学礼这样的高学历,八十年代的研究生,只要起步点没踏错,进国企随便混混,只要企业不倒闭,二十年以后怎么都能带着个国企小公司,有些在企业干的好的,甚至都可以从政,央企一些领导都有挂职地级市二把手的机会。但是进私企就很难讲,未来十年迅速发展,被时代的浪潮卷进去的也不在少数。
“算入股,也有底薪。”现在开始找工作了也对比了其他的企业:“我看了一下,北京那边的央企也有几个都准备进驻海城办驻海城的办事处,也都在招人,待遇开的不错,刚进去就有四百多了。”
四百多在当时确实不错,在国企想发财怕是难呐。
但四百多说多也不多,光于小丽在火车站那个门面,每月的盈利都有两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