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屠龙(二)(第8/10页)

所以柳纪向的打算是:一点一点放出去,别太引人瞩目。

十三号,他抛了1%。

1%,应该没人注意吧?

剩下6%,和他没关系。

之所以不提,是柳纪向认为大伙儿和他想法一样,一点一点地抛,所以那6%是大伙抛的。

好吧,那6%还真不是大伙抛的。

谁抛的,不言而喻。

反正人心散了,就说什么都没用了。

大家一起抛,能跑一个算一个。

都指望德剩接盘,只可惜,德盛什么时候吃过亏?

2块1让我接盘?当我德剩是傻子?

这两天,他们确实是在吃进,不过吃的都散户,而且数量非常有限。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做一个姿态罢了。

柳纪向也看出了德盛光吆喝不干活,可是他没办法,也没心思去管。

他知道德盛在等着抄底,可他无能为力。

而且,老柳做了一件非常牛逼的事儿,他私下里找到德盛,把自己个人持有的一点股份,用1.5港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德盛。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老柳在1.91吃进,1.5转手,赔是赔了,可是没赔太多。

而且我切割清楚了,其他人等着几毛钱的时候割肉吧,到时不割也得割,不割就等挨查。

就这样,在德盛强大的操盘之下,股价很顺利的一路走低。

1.81……

1.42……

1.19……

0.91!!

0.74!!

0.69!!

到0.69,畅想在港股的市值已经不足35亿港元了。

一家正常情况下,近200亿市值的庞然大物,只剩30多亿。

直到这时德,盛终于开始干活了,旗下几家投资公司大肆吃进畅想股票。

虽然股票几经易手,可是德盛玩的太好了,股价也不看涨,一直在0.6-0.7之间震荡。

而柳纪向和一众高层也没闲着,到一元以下,大伙儿就知道这事瞒不住了,能跑赶紧跑。

可是柳跑不了,怎么办?

一面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一面向畅想控股建议,趁机吃进畅想集团的股份,提高占比。

可你别忘了,畅想控股还背着一大堆的过剩产能、合同违约、库存资产等等一系列问题呢!

哪来的钱救市?能活着就不错了。

最后,在柳纪向的一再鼓动之下,只拿出少部分资金吸收了4%不到的股份。

老柳是一面自己跑,一面叫公司收。

同时,老柳开始上层活动,阻止上层介入调查。

或者说,换一种方法介入,只拿钱,别出人。

到了4月19日,柳纪向的美梦成功了一半儿。

一半儿的意思就是,上面没给畅想出钱,上面也没给畅想出人。

但是,上面却出手了!

还记得,只持有2%畅想股份的技术转让公司吗?

这家一直在畅想集团低调再低调的国资企业。在关键时刻扛起了大旗,承担了一个国企应该承担的重任。

技术转让公司调动资金杀入战场,开始和畅想控股、德盛银行、奇石科技一起稳定畅想股价。

到四月末,这场持续了二十天的畅想之殇,终于告一段落。

而此时,畅想集团的股权构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大股东依旧是【畅想控股】,持股比例39.11%(35.11%+4%)。

第二大股东【技术转让公司】,持股比例20.41%(2%+18.41%)。

第三大股东【奇石科技】,持股比例17.08%。

第四大股东【本美投资】(德盛),持股比例11%。

第五大股东【志远控投】(德盛),持股比例10%。

剩下还有2.4%的二级市场流通股。

畅想股价也稳定在了0.84港元。

原本的第二大股东【屿进公司】,清仓离场。不仅仅没留一点畅想股份,而且老板都没了,人已经在国外了。

一众小股东也是离场走人,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好像从来都没来过。

现在就算上面想查,都无从查起。

这让柳纪向大为宽慰,以为又是人生的一场胜利。

只是他不知道,新的股权占比很有意思。

首先,畅想控股收购那4%,使得总股比来到了39%。

这个数字很有讲究。

如果你把德盛控制的那三家:奇石、本美、志远的股份加在一块就会发现,总股比38.08%,依旧比【畅想控股】要低,畅想依旧是最大股东。

而技术转让公司的入场更为关键,正好是【畅想控股】再也拿不出钱来,只能收那4%的时候进来,然后和德盛一起瓜分股比。

不仅仅是起到了稳固股价的作用,同时也使得德盛三家的占比不会超过畅想控股。

更微妙的是,技术转让公司拿到的是18.41%。

细心的可以算一下,如果这18.41%落到德盛手里,即便齐磊那17%不和德盛掺合,那德盛已经到手的21%,再加上这18.41%,也就是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