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章 探亲与驻扎

当下,明军南征的军队主力集中在大南关一带,这不合适。

苏咏霖下令留下一支三万五千人的军队留在大南关一带,其余军队全部后撤,主动缩短后勤距离,降低后勤压力,转而将目前可以调动的粮秣全部运往大南关一带,全部供给三万五千人的镇守部队。

这支镇守部队的名单就是赵玉成直接统领的第七兵团第十九军,还有苏咏霖直属的神机第二营五千人,全部交给赵玉成统领,万一开战,由赵玉成负责指挥。

如果南越李氏真的打算和大明对着干,或者想要试探大明的底线之类的,苏咏霖会毫不犹豫的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大国风范。

下达命令之后,洪武九年二月初三,苏咏霖亲自带领神机第二营出发前往大南关,二月初八日,苏咏霖率军抵达了大南关。

大南关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最开始叫做雍鸡关,后来又被叫做界首关。

时代传承到如今,有了大南关这个从唐代延续下来的名称,而苏咏霖更熟悉的,是它从朱棣派兵南征之后所拥有的名字——镇南关。

其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自古以来就是从广西通往南越之地的交通要道,素来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苏咏霖抵达大南关之后,见到了赵玉成和正在安排军队前往各地布防和打治安战的张越景。

张越景算是有一些年头没有和苏咏霖见面了,老兄弟见面自然有很多话要说,他颇为激动,和苏咏霖说了很多话。

这之后,苏咏霖把赵玉成和张越景一起喊着开了个小型会议,告诉他们之后自己的安排。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之后会把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变成大明的广东行省与广西行省,然后第一兵团需要驻扎在广西行省,第七兵团则驻扎在广东行省。

两个主力兵团放在这边,对于地方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到时候也会安排其他几个行省帮一把,共同提供二十万军队的后勤需要。

但是他们驻扎在这里很有意义。

岭南之地刚刚成为大明领土,不说还有一些地主豪强没有通过革命的方式解决掉,还有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地方土司部落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军队来震慑,再用行政手段一一解决。

实在不行,那军队就是最后的解决问题的依仗。

还有就是对对大理国、南越李氏的应对之用。

这仅仅依靠川蜀地区刚刚决定建立、还未完全形成战斗力的第八兵团是不够的,需要第一兵团这个明军最老资格的主战精锐兵团在广西行省驻守,从东方向给予大理国一定的压力,分担川蜀第八兵团的压力。

第七兵团则作为总预备队,驻守在相对比较平稳的广东行省,一旦边疆起战火,那么第七兵团可以就近调动。

另外安排一部分军队常驻在这里,也能对地方上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苏咏霖就打算让军队搞一个轮换机制,轮流去帮助地方政府在人力不足的时候做点什么建设方面的工作。

不过这也就需要这两个主战兵团较为长期的留在岭南之地,将来战事若是发生,可能还要进一步南下。

“咱们的士兵在战斗和战斗意志的方面,我不担忧,思想觉悟方面也绝对可靠,只是思乡之情还是人之常情,长期不和家人相聚也很为难,所以我有一些想法。

一来咱们弄一个家属随军探亲的制度,让远离家乡驻扎的士兵的妻子和儿女可以前往驻军点陪同士兵居住一个月或者两个月,费用由军队承担。

二来,我们也可以把探亲假制度稍微完善一下,距离家乡越远,则探亲假时间越长,互相之间的轮换制度也需要进行一些计算,搞得更加顺畅一些。

三来,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想推行一下军队的轮换驻扎制度,一支军队在一个地方驻扎的时间久了,就换个地方驻扎,换到内地,换到距离他们家乡比较近的地方,方便探亲,你们觉得呢?”

苏咏霖和张越景还有赵玉成初步阐述了一下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得到了两人的赞同。

他们也认为长期让士兵在距离家乡遥远的地方驻扎,会让士兵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所以值得重视。

“第七兵团还好,主要人员的家乡都是江西行省,且离开家乡不久,思想情绪应该不是很浓烈,但是第一兵团的主要战斗员家乡都在中原,在山东河南一带,确实离家时间久远,若是有探亲假的具体实施,还请主席从第一兵团开始。”

张越景希望为自己的部下谋取一些福利,苏咏霖也认可这样的建议,第一兵团的确劳苦功高,且多为光复军老兵组成,家乡距离岭南确实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