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1章 平清盛感到恐惧
日本皇族对平清盛的专权行为必然不满,在中央对他多次造成麻烦。
其余老牌贵族对平氏大量侵占他们的利益也感到非常不满,在地方上形成强大的反抗力量。
依靠武士起家的平氏在掌握大权之后逐渐贵族化,本身利益和武士阶层的利益渐行渐远,自然而然让原本拥护平氏的武士阶层也感到不满。
三方面的威胁之下,平清盛作为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人物,显然感觉到了庞大的威胁。
他需要一种势力的介入来帮他巩固统治根基,紧紧团结在他的周围,帮他抵抗三股反抗势力的威胁。
他们要有钱,要人多势众,要有学识,最好还有斗争经验,那就最美不过了。
大量南宋和高丽的本土精英的逃难而来给了他这个契机。
这帮人有钱,有人,有学识,有统治知识,而且初来乍到毫无根基,宛如孤魂野鬼,没有本土关系,缺乏底蕴。
他们急切的需要一个日本本土的权力者为他们提供庇护。
而平清盛也需要一股不属于任何一个政治派系的势力来帮助自己。
更美妙的是,南宋和高丽的这些精英虽然说不了日本话,但是他们都懂汉字。
日常交流虽然不一定使用汉语,可是三国高层精英都有深厚的汉学底蕴,就算语言上难以立刻进行无障碍交流,他们却可以用汉字交流。
平清盛不仅会读写汉字,也能用汉话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于是在第一批南宋和高丽来人的时候,他很快就派人前去接触他们,并且与他们群体当中的几名领头人达成了协议。
这些南宋和高丽来人可以在他控制下的地区安家落户,给予户籍,成为日本国人,并且优秀者还可以在他的麾下出仕做官,享受特殊待遇。
这下子南宋逃人和高丽逃人们可高兴了。
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平清盛任命了五十名南宋和高丽的精英人物出任他麾下的官职,有留任中央的,也有到地方上的令制国担任职位的,总而言之,他们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展现了价值。
这批外来精英的突然入局给反对平清盛的力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们意识到平清盛可以动用这样一批精英人才来排挤他们的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且不必担心无人可用。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们竭力反对,但是没用,和南宋交流的窗口一直把持在平清盛手中,全日本国最大的港口在他的控制之下,南宋商船愿意来到这里,而他也愿意接纳这些逃人。
之后第二次和第三次明军南下期间,每一次都有数量较大的南宋权贵富豪和地主士大夫阶级的读书人恐惧于明国的革命到底的政策,对于南宋能战胜明国这种事情毫无希望,于是脚底抹油,润。
而他们的到来无疑给平清盛带来了数量更大的可用人才和完全依靠自己、忠诚度极高的拥趸,而他们联起手来敬献给平清盛的财物也是一笔很大的数字。
双方各取所需,合作愉快,帮助平清盛排挤了不少和他同床异梦的人,进一步巩固了平清盛的统治根基。
平清盛很高兴。
但是一直以来他也有些担忧。
尤其是在洪武八年南宋覆灭之后,他的担忧就更重了,他非常担心自己任用这些南宋逃人的消息为控制华夏大陆的明国知道。
他很担心明国知道这个事情之后会对他产生不好的印象,甚至以此为理由对他展开一些行动,从而影响他的大布局。
他还没有完全压服反对派,还没有成功统治整个日本国,强大的明国如果在这个时候介入进来,对他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这是他一直以来都在担忧的事情。
重用南宋逃人和高丽逃人在他看来是一招险棋,用的好就能打破僵局,用的不好,则满盘皆输。
但是好就好在一段时间之内,日本商人从泉州带回来的消息都不是什么糟糕的消息。
明国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日本,或者说无暇注意,明国皇帝南征北战扩张领土,对日本却并不在意,连官方使节都没有消息,似乎完全不在意日本是否愿意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这让平清盛非常意外。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洪武政论》也流传到了日本来,为平清盛所知。
南宋逃人和高丽逃人抵达日本的时候就大概说过他们逃跑的理由,革命这个词语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过,不太理解其中的内涵。
在他看来,苏咏霖铲除旧势力的行为无限接近于铲除异己,这应该是改朝换代理所应当的行为,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只能说苏咏霖更加凶残,想要更加彻底的权势,不能容忍一丝一毫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