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4/5页)

苏霖受教了,在陶具没有烧制出来之前,决定不在其他人面前说起。

郑郡没觉得有什么。

他们大队还好,隔壁大队的大队长那才叫不公平,专门给自己人分配轻松的活,工分给得还高,可谁让他是大队长,再多怨言也没地说。

比起那些大队长,他们队的梁队长那叫一个好,他会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不需要质疑。

郑郡只要有工分,在哪里干活都行。

知道去帮忙也能拿十个工分,二话不说跟着苏霖就走了,一路上嘴角就没合拢过,苏知青可是说了,因为要守整整两天,所以这两天的三餐他也包了,或许还有零嘴吃呢。

不由舔了舔下唇,两天太少了,要是能多来几天就好。

苏霖嘴里的守两天,是整天,两天四十八小时守在窑洞边上,就算是休息也是在边上临时搭建的床榻上休息。

三个人合作,两人守着一人轮流休息。

也就是说,他们晚上也不能回去过夜。

梁连和郑郡好安排,跟家里说一声就行。

苏霖倒是不用特意说明,但他不回知青屋的事还是传开了。

“谁下乡知青不是为了村庄建设,那就该有吃苦的觉悟,不像某个人就知道偷懒。”一个男同志小声嘀咕着。

可声音再小,空间就这么大,又怎么可能听不到?

“还不止呢。”万芳洲也忍不住搭腔,“现在队里都说某个人带坏了他们队里的老实人,弄得我们知青的名声都变得不好。”

不仅仅是因为名声的事,而是心里觉得委屈。

明明是同一批来的知青,看看他们短短一个月不到,黑了不止一个度,脸上更是带着浓厚的疲倦,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双腿都累到发颤。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地里还有那么多虫。

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同屋的知青互相捉身上的虫子,吓到头皮发麻的程度。

活干得累,吃也吃不好。

他们带来的粮食本来就不多,一个月下去眼瞅着就要吃光了,倒是能找大队借粮食,可借来的粮食又能有多少?

每天都不能敞开着吃,夜里睡觉的时候每个人的肚子都在咕咕叫唤。

要是每个人都这样也就算了。

偏偏苏霖和他们不同,不用下地干活,还能和队里的老乡搭伙吃饭,一个月下来非但没见他瘦,甚至还养得更精神了些。

越看越不是滋味,明明都是知青,凭什么他们之间的区别那么大?

“行了。”范善皱起眉头,“你们一个个都少说两句,活都是大队长分配的,你们要是不满,可以直接跟大队长申请。”

到底是知青里的头头,本浮躁的心立马冷却下来。

“苏同志确实和咱们不同,但那也是他的资本,他没吃你们一粒大米,也没让你们帮着他干活,你们没必要针对他。”

羡慕苏霖吗?

肯定是羡慕的。

但说句实在话,住在这间屋子的不管是谁,如果有苏霖这种条件,他们也会借着亲戚让他们在大队的生活更好一点。

所以真没必要阴阳怪气。

“就是嘛,苏同志才给我们大伙送了水果,咱们一边吃着他送来的东西一边诋毁他,这种事真的有些不地道。”其中一个男同志说着。

从镇上回来,苏霖就给知青房这边送了一篮子的水果。

满满一篮子,每个人都能分上一些。

虽然不是什么特稀罕的东西,但这些水果也不是能随便买到,就算能买,也得花钱花票,苏霖送来这么多,他们算是沾了他的光。

其他人纷纷点着头,有几个正吃着果子的人脸上都有些涨红。

一边沾着他的光,一边在背后说他坏话。

这种事真的做不来。

“我也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万芳洲想解释,偏偏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范善道:“行了,都早点休息吧,明天还得继续干活呢。”

……

两天的时间过得很快。

每天上完工、下完工,天气这么晒都没了出门的兴致。

唯独让他们期待的就是吃饭的时候,食物下肚的感觉,让他们觉得劳累一天都值得。

这一天,村子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离梁盼家五百米有户人家,住着一个孤寡老人,老太太命中带苦,先是送走了男人、没多久又送走了孩子,老天爷不知道是不是看她太苦,十年前一次出门,在半路捡了一个被丢掉的女婴。

找不到她的父母,又不知道该往哪里送,瞧着她可怜,咬咬牙就自己养着了。

老太太孤苦伶仃,但生活无忧。

一来村子到底会照顾些她们,再来老太太也是个手艺人,凭着一手好木活,养个女娃娃一点问题都没,甚至还送女娃娃去读书。

眼瞅着女娃娃越来越大,都说再过几年老太太就能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