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唐荼荼的计划书一写出来,直让赵大人盛赞“虎父无犬女”。
这是集思广益得来的,各种比赛项目总共列了十来样供选,又分文赛与武赛,以运动项目占多数,过五关斩六将,最后的优胜者能拿二两银子。
赵大人逐字看完,捋着胡子笑道:“丫头想浅啦,这光给赏银有什么意思?”
唐荼荼:“您说。”
赵大人:“要我说啊,这优胜奖不必多贵重,量却得添上来,叫人人都愿意来凑这个热闹。”
“就说过三关的,能来领两包崩豆儿;过四关的,能从县官这儿领一幅亲手书写的对联;过六关的能人,叫他在大年初一举着火把,去点县祠的社火。”
他说完,见唐荼荼和唐老爷都迷糊,笑哈哈给他俩解释。
“点社火这可是天大的殊荣啊,往年都得是文秀才、老学究才能有的殊荣——再请他们来县衙吃顿饭,上几桌席面,咱们一群县官与民同乐,岂不美哉?”
唐老爷怔忪:“来县衙吃饭?”
他看看赵大人,又看看荼荼,“这未免荒唐……”
“振之你是没在县里呆过啊,多少百姓过年都要去赶庙会,人山人海乱糟糟的,百姓图什么?”
“只因庙会上县官会过去,站在牌楼上往下望一望,能引得全县百姓振臂高呼,他们全盼着看咱们这些老脸呢。”
“哈哈哈,原是如此。”唐老爷恍然大笑。
他在礼部任久了,人情冷漠吃了一肚子,还从没尝过百姓爱戴的滋味,真想见见那样的场面。
赵大人有许许多多的缺点,唯独一条,他不拿架子,因为位卑言微,身上官气不重,能跟百姓打成一片。
唐荼荼笑得像朵花:“行,还是赵伯伯想得周到,我这就去找县丞。”
她大步走着去前衙了,比谁都积极。
印坊刚租下来,还没找齐雕版师傅,县衙先以手抄为主,十几首顺口溜抄完以后张贴布告,也在各闹市口贴。
进了腊月就是备年货的时节,街上人流量很大,看见衙差贴出了布告,纷纷围上去看,与此同时,县衙要举办“强身健体寒冬大比”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这顺口溜节奏鲜明,不论扫地、擦灰、切菜,还是衙役练刀练枪,不论夫人丫鬟打络子,还是文人行酒令。
顺口溜的拍子能跟世间万事应和上,不管干什么的时候都能念一念。
不是所有人都会为了二两银子折腰的,但你走出家门,看见街坊邻居不是跳绳踢毽,就是念着顺口溜玩单拐跳对撞,连天天打五禽戏的老大爷们,也全依照顺口溜编了节律相同的新操。
回了家一进门,看见儿子坐得笔直,琅琅念着:“大诗人,王安石,老来捧书字不识。护眼爱眼是大事,眼到书本距一尺,胸离书桌拳一只。”
一扭头,家里老头儿老太太从身边过,口中念念有词:“养心神,护肝脏,不生气来不骂人,合家欢来病不侵。”
去厨房睄一眼吧,媳妇唱着:“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宁可桌上食无肉,不可干吃饭无汤,米面里边带点糠,少吃咸菜身体棒。”
……这日子没法过。
城里的百姓全邪门,氛围如此,脾气再硬的人也会被感染,嘴上嘀咕着“这群鬼东西闲得没事干了,老子就是不整”,可叫家人们吵烦了,关起门来躺床上,也会忍不住哼上两句。
“躺床上,勿多想,闭眼你就赶紧睡,胡思乱想伤神智。”
好嘛,这下睡也睡不着了。
……
每一首顺口溜都是六到十句,唐荼荼写得很仔细,她专门绕开了时下对医学的四分法,悄悄地把后世的医学分类扩充进来。
这时的四分法是:体疗少小(内科小儿科)、疮肿,耳目口齿(五官)、角法(拔罐)四类,大夫只侧重这四样,远远比不上后世的医科分类涵盖面广。
她和杜仲创作速度飞快,顺口溜以每天三首的速度更新,告示栏上贴了三排,旧的顺口溜往下挪,新作贴到最顶上。
腊月正没什么新鲜事儿,街上溜达的闲人多,每天告示一更新,立刻有一群百姓围上来抄诵,旁边配了衙差,专门给不识字的百姓念。
这些养生顺口溜多数都是常识,周围医馆里的大夫竖着耳朵听,看满大街散扬的都是这手抄诗,未免觉得滑稽。
什么“睡觉别乱想”,什么“吃饭多喝汤”——那不是废话嘛,三岁小儿都明白的道理,要是人人都能照着做,每天哪儿来那么多积食嗳气的病人?
刨掉这多半的常识,剩下的,倒是有些值得思量的。
听说是宫里御医传出来的养生大法,给皇帝娘娘们用的……想是差不到哪里去吧?
同行容易相轻,县里的大夫们一边对这大白话的伪医典嗤之以鼻,但每天清早,各家医馆还是要派个跑堂的去告示栏看看,把新的顺口溜抄回来,一字一字研读,盼着能搜刮出什么御医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