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2/4页)

“况且,只要恰巧让胡守真听到,就算胡家家主不用,胡守真也会去做。”

“善。”陈群青笑了。

而另一边,赵东来就比陈群青这边忙得多了。他就算手头还没什么势力,但是到底还是有些运道在身上的,还有前世的记忆。他最大的金手指就是知道自己前世的谋士武将现在都在哪里,在干什么。

在邑台郡、鹤县以及岚台的旱灾发生之前,丹林郡内就有不少百姓迫于士族的欺压和地租赋税,选择落草为寇。

这些人落草为寇后把寨子藏在了丹林郡周围一圈的十万大山里,时不时就变动一下位置,就算士族世家们想要找到他们剿匪也很难抓住这群人的踪迹。赵东来知道这个时候这群人是把匪寨转移到了狄山上,借着这次旱灾收拢了不少流民,还大胆地进丹林郡的另一个城,云阳城两个小士族的粮仓。

而这群落草为寇的百姓的首领,他们的大当家,叫做莫飞,在未来会是自己手下的一员大将,天生力大无穷。

赵东来上辈子也是在这次收服莫飞,以匪寨的势力招收了不少流民,有了第一支军队。

这一次赵东来当然也不打算放弃这个近在眼前的大将。

所以在城外流民聚集的时候,赵东来观察几日找出了混进流民里的匪寨的人,在他们悄悄带着流民回匪寨的时候跟上去,又故意暴露被抓,顺利混进匪寨。

不过不知道怎么回事,狄山匪寨的情况跟赵东来前世来的时候并不一样,作为匪寨首领的莫飞此时竟然不在寨子里,而是带着一些人转而去了岚台附近,现在匪寨里做主的是二当家。

已经被禹城世家买通做内应的二当家。

……

琼安。

祁冬寒带领的军队已经出发有些时日了,现在距离邑台郡等地还有五六日的路程,这军队是以赈灾之名,押送着粮食出发的,但是同时军队的装备和运送的粮食,也是以开战的规格准备的。

总而言之在经过商议之后,安临让臣子们接受了她要趁着这次机会与北方开战收回北方政权的打算。

不过这件事比较顺利主要还是因为,这次灾情并没有给宣国造成太大的损失,才能有余力出动军队。

如若没有在上一年坚定并且很有行动力地开始修建满山堰,改河道,那么这一次旱灾必然不可能这么好解决,因为,想要迁徙受灾三地的百姓就只能往云州府或是州舒山等地迁徙,那样的话路途增长了两倍不止,路上必然会有很多伤亡,消耗的粮食也会增加,最大的可能就是所有百姓都往北方逃荒或是就待在邑台郡不动。

但是偏偏就是有一个满山堰,让事情变得简单了很多。

兼之满山堰疏通之后,连接了云州府、满山、琼安这三个地方,水路畅通,云州府是天府之国,就算之前出了战乱,但是好歹也是卢兴安养过几十万军队的地方,收复之后云州府之前粮仓的粮食也都没动过,可以直接从云州府粮仓拨出粮食赈灾接济受灾百姓。

还有那水泥路,若是迁徙到满山的受灾百姓没有足够的岗位安置,没有足够的田地,那还可以让他们就近参与到水泥路的铺设中,或是中途增加水泥路,往满山那边铺些过去。

这一切在满朝臣子们眼中是怎么样的呢?

云州府,是陛下第一年就动手打下来,如果没打下来那赈灾的粮食就不会这么充足。而满山堰,是陛下第二年开始修的。

这一步步的,总是那么恰到好处地,就在需要的时候发挥了作用,哪怕少一环都不可以,所形成的因果闭环,仿佛陛下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下一步在铺垫。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真的每一步都走在陛下的预料之中呢?

多少是有点恐怖了。

安临倒是没有想到众臣们脑补了这么多有的没的,才对她更加顺从,她只是每一步走的都是当下的最优解,无论是收复云州府还是修建满山堰,都是当时能得到最多收益的决定。

“那么丹林郡,会是谁先动呢。”安临关注着北方的情况,一些士族的动作自然一五一十地映入了她的眼中。

她早已经在心中排了一个丹林郡士族一二三四五的排名,同时也注意到了那个施粥的势力的背后。

胡家?不,是一个住在胡家的叫做陈群青的人。

安临看了几天那个人派手下施粥,觉得这个人好像有点意思。

禹城施粥的士族不少,各大士族为了招揽青壮年百姓,一开始都在城外布置了施粥施水的地方,而且开始都是挺稠的,能吃饱。

只有这个人,一开始就是薄粥,能维持生命,但是吃不饱。

这个行为别人一开始看是看不明白的,你既然施粥了肯定是要美名,但是跟稠的粥放在一起对比,等于施了个寂寞,哪里还有什么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