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2021年4月, 中国HB省涞源。

春风浩荡,随意拂过,就拂绿了这片广袤山野。

在一期工程已验收的国家跳台滑雪训练基地, 跳雪风洞实验室进入了试运行第19天。

作为中国国家跳雪训练基地核心设施的这座综合性体育风洞, 目前是全世界同类风洞中管道尺寸最大、测试功能最全面的体育空气动力试验设施。洞体内径长64米, 宽20米,高17米, 具备纯水平、11度和32度三个角度训练通道。

刚结束冬季赛季归国不久的国家跳台滑雪队运动员们, 正在这里进行跳雪风洞训练。

“凌放,吊飞这边要开到11度通道了!你先来这儿!”王教练远远地喊, 把正在埋头跟着叶飞流看菊花牌matepad屏幕上的CFD(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的凌放叫走。

“好。”凌放干脆地起身跑步过去。

中国几代跳雪人都有的这个中国跳雪风洞梦想, 在2019年才开始在国家航空气动方面专业科研机构支持下付诸实施,现在,终于得以对一线教练员和运动员们正式开放训练。

一连三周, 国家队的全体人员恨不能就睡在这个风洞里!

世界范围内其实是不缺风洞实验室的——风洞是很成熟的技术, 人工制造物体周围的空气流动, 实现物体和气流之间作用效果的试验和观察。这种大型实验设备, 说白了就像个带着大风扇的大管道。它这本就是空气动力学依赖的实验设施,也是设计和制造飞行器、航天器时不可或缺的科研硬件基础设施。

而且, 中国也有规模不一的风洞实验室, 不过, 人家主要都是用于重点领域科学研究, 每天全国各高校院所和实验团队的“单子”都接不过来, 和人体活动对得上的项目基本为零,专业用于体育运动的风洞, 是没有的。

国家队前年、去年还尝试去瑞典进行风洞训练——结果发现成本实在是高 , 算下来性价比还不如去实地跳雪训练。北京冬奥申办成功后, 为了发展冰雪运动、带动创新科技产业,国家开始发力,集合了最优秀的空气动力专家、最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专业的一线施工团队,靠着工业大国拔群的制造和统筹能力,两年时间,风洞实验室和跳台滑雪场一并顺利完工。

从此,中国运动员拥有了自己的跳雪风洞。从试运行到冬奥赛事之前,中国航空工业气动院的专家们将陪伴在运动员们身边,当然,这也是他们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在这里,大家终于不受天气、地形影响,365天24小时可以体验“飞行”,还能实现可重复训练和动作调整。每名运动员进入风洞能“飞”三分钟,是跳实台的空中时间的数十倍!

收到正式开训通知的时候,比起前世那会儿一心想着自己能如何进步如何利用风洞等等,如今的凌放,倒是一下想到的是刚接触跳雪不久,顶多用到50米台的小队员们。旁的不说,能够帮助新训人员消除恐惧畏怯的心理——虽然也不是零风险,但起码少摔许多次,这就是重大利好嘛。

况且,这座风动实验室和一边高耸的实体大跳台间隔仅仅500米,训练好动作后可以尽快去跳实台,有所感悟又可以快速进入风洞尝试,效率大大提高。

这个实验室,无论是对于凌放这种顶尖运动员,还是对于新训小队员的帮助都非常大。对教练员们也是如此——叶飞流现在对所有相关新技术学习都可积极了,有了风洞,可以观察分析不同速度和角度的气流,产生不同的人体、雪板受力参数,可以协助反复实验和修正身体姿势。

凌放刚刚结束的是水平平台的练习。这个倾角只有零度的平台主要辅助助滑训练。风洞中的运动员本人、和场外教练组都可以看到实时风速和角度,判断助滑姿态的平衡性、稳定度,实践减小风阻的方法。与此同时,在这个平台上,精密的测力平衡器还能记录人体全脚掌的发力状态和雪板受到的摩擦阻力,综合评估助滑过程脚掌发力情况。

从助滑前期、加速中后期,到起跳,这些仪器都能记录和分析。

凌放前世也体验过这个技术,今生对自己的助滑水平也比较自信,但是精密仪器上场还是不同凡响——他目前的身体和技术水平高于前世同期不少,和他印象里的数据结构差别大得很。叶飞流和方唐早就捧着一堆表格和报告,研究提升空间了。

在11度和32度平台通道则可以进行飞行训练,分自由飞和吊飞。凌放现在就轮到吊飞了。

他做了做基础拉伸,穿着正式的连身服、踩上雪板、带好目镜,才踏入了11度倾角通道,站在平台上,等待工作人员给他安装固定装置。

崭新的高大管道,处处带着金属的冰冷光泽,拼接几乎无缝,科技感很强烈。伴随着人员离场,通道绿灯亮起,强劲的机械通风声响了起来,轰鸣声加上灯光,“特效”堪比科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