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6/6页)

潘玉华:“没呢,我刚去你们那边,你爸说,她没回来。”

“奇怪,我妈不是说昨儿晚上就能回来的吗,怎么回村两天了,还没回来。”卫子英歪头,有些疑惑。

潘玉华:“快农忙了,许是在家帮你奶干活吧。”

卫子英眨眨眼,觉得她玉华姐说的有道理。

吃完饭,潘玉华把门锁好,在院子里和卫子英聊了一会天,就进屋看起了书,而卫子英则撑着小脸,盯着满天的星宿看了大半个小时,才提水洗澡上了床。

次日,卫子英醒过来,随便吃了点东西,便钻进房间继续捣鼓自己的定位器。而潘玉华则去了她的帽子厂,把她厂里的会计喊上,一起去了西山机械厂。

潘玉华那帽子厂一直都是靠人工缝合,效率着实有些低。

吕秀这个月又在海城接到了三笔订单,这三笔订单,有一批甚至是布艺帽子,这种帽子,已经不能再靠人工针线缝合了。

她准备去机械厂看看,能不能订一批脚踏缝纫机。

市面上的脚踏缝纫机价格在一百三左右,她算了算自己的钱,决定先购买十五台,然后开始加工布艺帽子。

至于帽子的款式,她已经设计出来了,一共有三款,除了吕秀拉到订单的那款帽子,其它两款,她也打算各做一千顶先备着,然后让吕秀想办法销售到海城去。

西山机械厂也有造缝纫机,不过造出来后,都是放到各大供销社或是百货商店卖,极少有人上门来买的。

潘玉华让厂里会计出面,和机械厂讨价还价,最后以一百一十八的价格,一下子买了十八台。

她本来只打算要十五台,但机械厂员工说,要是能把剩下的十八台全买了,那厂里就能把价格优惠到一百一十八,潘玉华想了想,干脆就全买了。

这也算是笔大交易。机械场还专门派车,给潘玉华拉去了厂里。

这十几台裁缝机一入厂子,那些做手工的工人顿时就紧张了起来。

谁也不是傻子,机械效率肯定是比手工要快,这缝纫机一来,那他们岂不是就要没活做了?

潘玉华也没说赶人,直说,厂里十八台机子,如果大家能在半个月之内,熟练学会怎么用缝纫机,那就可以留下,学不会的,以后就只能做别的,比如扎花,串珠子什么的……

扎花、串珠子可以带回家去干,但这种活不会有底薪,按计件来算,做多少得多少。

大伙见她没赶人,都拍着胸脯说,半个月,他们肯定能学会怎么踩缝纫机……

潘玉华把缝纫机弄回来,请了一个会用缝纫机的老师傅来教大家,然后转头,物色起了自己以后的班底。

帽子厂总不可能事事都要她来干,她年纪毕竟太小,眼下虽然能压住这些员工,但时间久了,却是不成,她得给自己找个能管厂子的人。

说起来,她心里倒是有合适的人选,那便是左河湾计工分的赵勇。

赵勇做计分员这么多年,和良忠大爷配合的特别好,从来没有出过错,良忠大伯不在时,他甚至还能临时顶上。

他,其实是一个很适合做管理的人。

只不过现在才八一年,左河湾的土地还没有下放,赵勇现在依旧还是计分员,现在就去请他,还不知道能不能请得动。

潘玉华想着要不要请赵勇来管理她这个小厂子,而另一边,将自己关在房间七八天的卫子英,终于把定位器最关键的硅板集成电路给弄出来了。

一做出这个东西,卫子英当即便开始组装起来。

组装就比较简单了,花了几个小时,卫子英便把自制的定位器弄出来了。

这定位器外形瞅着,比她在良山里见过的那定位器要丑,但丑归丑,功效却比那个定位器要好。

因为,她在这个定位器上装了一个显像管,和一个十二寸的黑白屏幕。

这两样东西,是她从一台报废了的电视机里拆下来的。

这两东西一装上去,这定位器顿时就高大上了,因为屏幕上竟把西口市几个标志性的建筑给显示出来了。

市政府、市里的三所中学和两所职高,北山、南山、西山,甚至是靠近西口市的长江,都出现在了屏幕上。因为这些,这个定位器一组装好,就直接成了导航定位器。

唯一让卫子英不大满意的,就是屏幕上的图像很立体,与实物有很大的区别,且,还没标出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