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第2/4页)

奄奄一息的陈老太太终于哭出了声音。

陈放飞快地将衬衣穿上,又问张姨,“张姨,我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我们家的家具呢?怎么、怎么……我家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啊!”

张姨叹气,“陈放你别急,刚才敏敏上我家去要开水,说是你回来了……所以我这不就过来跟你说这事儿了嘛!这种事儿啊,敏敏她一个姑娘家家的,她不好意思说,你妈的性子呢又……陈放,事情是这样的。”

原来——

陈放的父亲以前是一建局的领导,但他的母亲是农村妇女。

陈放十三岁那年,父亲去视察治下的一处工程时,不幸发生坍塌事故,他父亲和另外几个人殉职了。

单位为了照顾他们孤儿寡母,就把陈放父亲的岗位指标,给了陈放的母亲。

陈放的母亲是个典型的乡下妇女,大字不识一个。虽然顶替了亡夫的工作岗位,却不能胜任领导一职,就在一建局的职工食堂里干些杂务活计。

陈放家现在这套房子,是当初他父亲还活着时候向单位申请的。当时因为陈放父亲的职称、级别、工龄等因素,单位给他家的房子是三室一厅。一家四口住在宽敞的三室一厅里,父母一间主卧,儿子女儿各住一间……

这样优渥的居住环境,别说是在一建局了,恐怕全国也没几个工薪家庭有这样的条件。

可现在,陈父去世多年,陈老太太又是个普通工人,陈放之前也招工进了一建局,并且晋升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就是知青下乡的政策出来以后,他不忍心看着十七岁的妹妹下乡插队,便毅然让妹妹顶替了他的工作岗位,他下乡插队去了。

所以这套三室一厅的大房子里,就只住了陈老太太和陈敏两人

结果住在隔壁筒子楼里的孙一虎家看不过眼了。

陈放的父亲去世后,孙一虎花了几年的时间提升总工程师,取代了陈放父亲原来的岗位。

但他住的房子,还是原来他尚是技术员的时候向单位申请的。

他家里人多,七口人挤在居住面积仅五十多平方左右的两室一厅里,别提有多挤了。

这七口人分别是:他和他老婆,俩儿子(一个21岁、一个14岁)一女儿(19岁)之外,他老娘(67岁)还带着他妹妹的女儿(19岁)也住在他家。

孙一虎和老婆睡在小卧室里,大卧室让他老娘带着他女儿和外甥女儿住,俩儿子就在客厅的角落里搭了个高低铺来睡。

孙一虎三番四次向单位申请,想换一套大房来住。

可单位实在腾不出房子来……

所以孙家就特别眼红陈放家的房子。

孙一虎忿忿不平地去找单位领导(张姨的丈夫),质问说陈庭(陈放之父)都已经死了快十年了,凭啥他老婆孩子还能住在“领导楼”里?陈庭他老婆根本没有职称和级别,要是真按职称级别来,陈敏和她妈就应该搬到集体宿舍的大通铺去!只要陈敏和她妈搬走,他孙一虎不就能搬进那套三室一厅的大房子了吗?

领导没同意孙一虎的要求,拿出了当初厂子刚建立时,前任领导和陈庭签的工作协议——陈庭以前是土木工程系的大学教师,一建局初成立时,根本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前任领导这才去找了陈庭,希望他能调到一建局来当总工程师。

协议约定:在二十年内,一建局给陈庭总工程师的岗位和福利待遇(包括住房在内),陈庭会在二十年内负责给一建局培训、培养出至少二十名工程师。

虽然陈庭殉职了,但他在去世前已经为单位工作了十来年,一共培养出二十三位工程师。目前这些工程师全都奔赴在一建局的项目任务上,已经成为一建局的技术骨干。

就冲着那一纸协议,领导也不可能把陈敏母女赶出筒子楼。

而孙一虎之所以升任一建局总工程师,但那是他的工龄造成的。论学历、论实际技术,孙一虎比不上陈庭的任何一个徒弟,只是陈庭的徒弟们都太年轻了。

在领导那儿吃了挂落,孙一虎就更恨陈老太太和陈敏了。

他就觉得,如果没办法光明正大的赶走陈氏母女,那他就……把她们逼走。只要她们主动搬离了那套房子,依着他现在的级别和职称,当然可以堂而皇之的住进去。

于是,几乎是从三年前陈放刚刚下乡插队,孙一虎一家就开始针对陈氏母女。

无论孙家怎么步步紧逼,陈氏母女都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

日子长了,单位家属大院里的人们都同情陈氏母女,对孙家很没好感。

而陈家和孙家的具体冲突,发生在去年冬天。

塔省隆城地处西北,在这个年代,家家户户都没有淋浴的条件。

夏天倒还好,可大冬天的要想在家里洗个澡,一般就是用浴盆,然后要烧上好几锅开水……前头烧好的开水倒入浴盆,等到后面烧的水沸腾的时候,已经倒入浴盆里的开水都已经半温不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