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2/3页)
李东阳在翰林院这么多年,提携过的后辈不算少,不少人都乐意喊他一声老师。
可这些“学生”里头李东阳写信提及过的寥寥无几,倒是这个年纪最小的让他在信中提了几回。
哪怕这两年杨一清远在山西,也知晓李东阳是怎么被塞了这么个学生。
杨一清道:“等我去了陕西,也寻几个好学生来教教,到时候我们瞧瞧谁教出来的学生更出色。”
李东阳道:“你这比试可不太公允,你可是去陕西督学的,整个陕西的读书人任你挑拣,我在京中哪比得过你?”
杨一清乐道:“我只能挑一挑陕西英才,京师这边可是网罗了天下人才,确实不太公允。”
两人你来我往地相互挤兑了几句,最终笑着在座中诸人的见证下做好了约定。
第二日李东阳去了翰林院,一眼就瞧见文哥儿正兴致勃勃地蹲在池边,似乎是在那跟着个微微驼背的老苍头投鱼食喂锦鲤。
李东阳顿时走过去把人拎走了。
这小子现在来得早了也不乐意读书,净跟着翰林院那些皂吏干些没什么意义的事。
文哥儿见李东阳笑容满面,心里不知怎地有点毛毛的。
他乖巧地被李东阳拎进屋,关心地追问:“您有什么事要交待我做的吗?”
李东阳道:“你来这么早就是为了跟人去喂鱼?”
文哥儿听出李东阳对他的投喂大业很不以为然,立刻辩驳道:“那可是锦鲤!”
多投喂幸运锦鲤,他一定好运连连!
李东阳不是很懂,追问道:“锦鲤又何如?”
锦鲤也就是花哨些的鲤鱼罢了。
文哥儿一下子被难住了,幸运锦鲤就是幸运锦鲤,他哪里说得出个所以然来。
文哥儿纠结地皱眉想了半天,信口给李东阳胡诌起来:“孔圣人都特别喜欢鲤鱼,还用‘鲤’字给儿子起名。可见锦鲤肯定很棒!”
文哥儿可不是胡乱瞎掰,孔子的独生子就叫孔鲤,《论语》里头提过的!
李东阳乐道:“你自从学了《论语》,用起来倒是熟练得很。”
文哥儿挨了李东阳的夸,当即积极地和李东阳探讨起来:“那个叫陈亢的家伙真坏!”
李东阳挑眉:“怎么个坏法?”
文哥儿开始讲自己的读后感。
《论语》里关于孔鲤的记录很少,除了出生和死亡,就只剩下少得可怜的那么一两段。
比如有次孔子的弟子陈亢追问孔鲤:“老师有没有给你什么特别的教导?”
孔鲤表示没有,都是很普通地教,让他学诗学礼而已。
陈亢听后高兴不已,私底下和别人分享这事儿:“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听听,别人父子间不亲近,他还特别高兴!
人孔鲤要是知道了得多难过!
李东阳:“…………”
还真是小孩子的看法。
李东阳无奈道:“陈子禽只是高兴孔圣人待他们一视同仁而已。”
文哥儿才不管那么多,只哼道:“反正我要是和我爹不亲近,别人还要背着我偷着乐,我肯定特别讨厌他。”
李东阳听了文哥儿的话,倒也没有非要他理解其中真意不可。
重感情不是坏事,想与父母亲近更不是坏事,要是薄情寡义、事亲不孝,那才是个大问题。
李东阳摸着文哥儿的圆脑壳笑道:“过了年你就四岁了,该学作诗了,既然你现在每天来早了也没什么事,明早我给你捎本《声律发蒙》,你先对着锦鲤读几天看看能不能摸着点门路。”
文哥儿:?????
我只是喂个鱼,为什么又要给我加作业!
李东阳道:“我已与你杨师叔说好了,接下来要比比谁的学生更出色,你可不能丢我的脸。”
文哥儿道:“……您就不能挑个年纪差不多的学生去和杨师叔比吗?”
想都知道杨一清收徒肯定不会从启蒙教起!
李东阳悠悠笑道:“万一他非要挑你来比,偏你连对对子都不会,我们几个老师的脸岂不是要被你丢尽了?”
文哥儿:“…………”
可是写诗这事儿是学了就能会的吗?!
科举又不考诗词歌赋,为什么要他学这玩意!
李东阳道:“科举虽不考诗词歌赋,可你日后往来应酬总要用上的,还不如早些把它学了。到时候别人都会写,你自个儿不会写,你不觉得难受吗?”
文哥儿:“…………”
谢谢,已经开始难受了。
这时候还得羡慕老丘和老刘。
只要下班绝不工作,同事登门恕不接待,坚决不进行无用社交!
世上有多少人能做到他们这样呢?
其实自从拜了师,李东阳对他基本是放养态度,现在提出给他加课也是应该的。
只不过写诗什么的,对文哥儿还是件非常陌生的事儿,他有点拿不准自己能不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