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第3/3页)
文哥儿便把自己的多重保障给丘濬讲了讲——
他已经动员了李兆先这个师兄,动员了元思永和张灵两个曾经从河西走廊出关去敦煌的好友,甚至把汪机都给说动来给他们当随队大夫了!
到了陕西,他们还有杨一清这个师叔接应来着,杨一清在陕西干了四五年啦,熟人会少吗?!
保证他们走到哪儿都宛如回到自己家!
要是王九思他们这些庶吉士愿意一起去的话,甚至还有王九思这个陕西本地人领路!
这还不够安全吗?
丘濬脸色依然臭臭的,没好气地说道:“你总有许多道理,我说不过你。”
文哥儿听丘濬语气松动了,当即打蛇随棍上地问丘濬能不能让他拿当初那道开边贸的折子当由头搞个河西走廊开发计划呈上去!
这样他们的西北考察团才能顺利成团!
多搞一个名目,多一分被批准的希望!
丘濬道:“你又不是没看过,自己写去。”
难道还要他这个已经致仕的人帮忙写不成?!
文哥儿听后麻溜说道:“那我写好后马上拿来给您看!”
说完他就兴冲冲回家着手写计划了,跑得那叫一个快,仿佛生怕丘濬会反悔。
丘濬看着他的背影风风火火地消失在门口,心里头不免既欣慰又担忧。
欣慰的是这小子敢做也愿意做,哪怕玩心有点儿重,大多数时候却都是想尽力做些为国为民的事。
担忧的也是这小子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说,以后不知会不会因为这种性格惹祸上身。
远的不说,光是这念头一起就非要不远千里跑去河西走廊这种地方看一看的作派,便让人放心不下……
作者有话说:
老丘:放心不下,得多活几年看着他
文崽:对对对对,必须活过隔壁老王!
*
肥肥的更新!
*
注:
①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出自《新唐书》
【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上疏言:“县令、刺史,陛下所与共理,尤亲于民者也。今京官出外,乃反以为斥逐,非少重其选不可……今吏部始造簿书,以备遗忘,而反求精于案牍,不急人才,何异遗剑中流,而刻舟以记。”于是下诏择京官有善政者补刺史……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
-
张九龄:地方官这么重要的位置,安排京官去当却都觉得是贬斥,这都是啥事啊?本来档案只是写来备忘的,结果现在选官一味选拔会写会公文会吹牛逼的,不想办法选出有真才实学的,有什么用!!!!!
于是唐朝把京官下放去地方当刺史,混够了资历才能进中枢
-
②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樊迟问稼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论语》和《孟子》
都是孔孟对别人问他怎么种地(种不种地)的态度
比如:【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小技艺必然也有它们的可取之处,但是要是沉迷其中恐怕会耽误大事,所以君子不干这种事。
-
孟子也被问“你认为应该一边治天下一边种地自给自足吗”,孟子就搬出“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说法,表示各行各业都不会一边干本行一边种地,为什么治理天下就要干两样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有空种地吗?(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不肯动脑的人就干体力劳动,肯动脑的人就干脑力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就这么残酷了!(?)
-
③不食周粟:
《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
④足下的出处:参考清代褚人获的历代八卦合集《坚瓠集》
【东方朔《琐语》,载木屐起于晋文公。介子推从亡归国。逃禄隐迹绵上。抱树烧死。文公拊木哀叹。伐以制屐。每怀推从亡之功。辄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始此。按推姓王。名光。字推。介休人。故称介子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殷芸小说》也记录过差不多的传说:【介子推不出,晋文公焚林求之,终抱木而死。公抚木哀嗟,伐树制屐。每怀割股之恩,辄潸然流涕视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言,将起于此。】
-
可见这个说法很早就流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