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正如胤祚所预料的那样,没人会对杂交水稻不动心。
偶尔有几个精明一点的大臣,不愿意相信胤祚的一面之词,对水稻的亩产量到底能否达到十石表示疑问,胤祚拿出了许三给出的水稻。
“这是普通百姓在江南地区种植出来的水稻,没有用过我卖的肥料,亩产量就已经达到了三石还要多,再通过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合理地施用肥料,达到十石很难吗?”
很难吗?
很难吗?
当然难!
大臣们特别想要咆哮。
户部掌管税收,和粮食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又是政绩,影响官员的升迁,而武将要想打仗,粮草先行,粮食不多,打仗会受到很大掣肘。
一个产量巨高的杂交水稻,把文武大臣们全部狠狠拿捏住了。
大臣们深呼吸一口气,告诫自己不要和一个五岁的小娃太较真。
只是反过来想想,用过肥料以后,小麦的产量翻了倍,那水稻的产量翻个倍达到六七石,似乎也没什么毛病?
再看看眼前那经过品种改良又大又嫩的白萝卜和大白菜,水稻改良品种后亩产量再多个三四石,似乎也没毛病?
十石,好像真的不难。
大臣们觉得哪里不对,可仔细想想,又是这么个道理。
越想就越是这么一回事儿,越想就越渴望亩产量这么高的水稻,最好立马就能放到眼前的那一种。
有大臣问:“敢问六阿哥,什么时候能够拿到产量这么高的水稻?”
胤祚哪给得出具体时限?
他今天就是画饼拉投资来的,但最真实的信息不能说,不然谁愿意花钱投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功的项目?
“这不是因为钢筋混凝土堤坝占用太多研究资金,别说水稻了,其他项目能停的也都停了吗?”胤祚摊了摊手,一副“我也想搞啊,但没钱实在寸步难行”的样子。
六阿哥那么会赚钱却还没钱的原因众所周知,户部大臣们缩了缩脖子,真怕六阿哥拿他们开刀。
不,已经开过刀了。
有武将按捺不住了,“六阿哥,亩产量这么高的水稻,不止关系到大清的每一个百姓能否吃饱,也关系到大清的士兵能否打仗,还请六阿哥将这个项目继续研究下去。”
武将靠军功升迁,可大清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粮草不足,士兵都吃不饱,用什么在前线拼杀?
他们不管其他文臣的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他们就想让自己和士兵吃饱,打一个大胜仗回来。
工部有大臣站出来说话:“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最重要的,钢筋混凝土堤坝能护粮护民,水稻的研究能够增粮增民,两者都不能放弃。”
“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户部大臣的脸都绿了,“国库总共就这么点钱,又要建那么贵的堤坝,又要搞研究,钱从哪里来?它会自己钱生钱吗?”
真当他们一个个的都是六阿哥那样的聚财童子,随随便便做点生意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吗?户部的大臣们一致对外。
工部大臣忽然被怼,其他同僚也站了出来:“别以为我们不知道,六阿哥的化肥一出,整个大清所有农作物的产量都噌噌噌上涨,国库的税收涨了很多,天天喊没钱没钱,钱都到哪里去了!”
这也是许多大臣的疑问,建海军的钱是大阿哥带领海军自给自足的,钢筋混凝土大坝是六阿哥给的钱,这两个大头没用到国库一文钱,那省下来的钱呢?
很多人都用“不是你们贪了吧?”的眼神看着户部大臣们。
户部大臣们:!!!
这可是在皇上和太子面前,一个个气了个仰倒,当下也顾不上什么脸面,直接开喷。
“还说我们,你们工部建的堤坝年年建年年垮,再看看六阿哥建的堤坝,真材实料,挡住了去年那一波波的大水,其中到底有什么问题,你们自己知道!”
工部大臣们:!!!
这就跟说“钱是你们贪的!”有什么两样?
当下,户部和工部的大臣就跟市井妇人撒泼吵架一般吵了起来,吵得脸红脖子粗,毫无颜面可谈。
一开始还在说朝堂政事,不一会儿就开始人身攻击掀人家家中阴私,这个说“你个糟老头子一把年纪了,还在外面养外室,不是个好东西”,那个说“你小子攀龙附凤,抛弃糟糠,更不是个东西”,丢出来的瓜一个比一个精彩。
胤祚暗暗摇头,用万分嫌弃的小眼神跟康熙交流:瞅瞅,瞅瞅,这就是你委以重任的大臣们哦。
康熙:“……”
老父亲的脸面挂不住了。
这么多年以来,每当朝堂有什么决策,都是大臣们吵吵闹闹吵出来的,康熙看多了也就习惯了,这个过程基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他们吵得差不多了,再出面做个和事佬决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