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后续

五天后,未央宫。

一阵嬉戏声传来,引得路过的两个宫女驻足眺望。这是前殿的西南侧,大小园子连成一片,景致最好。居高临下,可见朱漆小桥蜿蜒向前,连通沧池中最大的湖心岛。沿着岛岸遍植榆树,葱葱郁郁,树下设十几张长条案桌。数十名宫装女子伏案笑闹,有弹琴的、有作画的。

不一会,食物的香气顺着风飘进鼻子里。一个宫女舌底泛起津/液,伸长脖子也看不见湖心岛上有什么吃食能香得她走不动路。

另一个宫女勉强转移注意力,指着天空说:“你瞧,天上有风筝。”

“似是皇后娘娘带着刚走马上任的女官们一同游玩……”她忍不住露出羡慕的神情:“要是我也能当女官就好了!不图能有个人样,只要能吃几口珍馐也不枉来世间一遭。”

“你做梦吧!”同行的宫女嘲笑道:“你大字不识一个,凭什么当官。”

“我可以学嘛。”

等两个宫女一步三回头的离去,阿娇才带着程安从假山后面走出来。

程安不解:“您躲什么?”

阿娇:“花朵一样的小姑娘,别吓到她们。”

程安心想:吓到也活该,不好好做事在宫道旁随意张望,也不知道规矩是谁教的。这俩人有一个算一个,只怕都比主子年长。主子怜悯,觉得她们年轻如花朵一般是小姑娘。实际上,以她们的年纪已经是开繁开盛即将衰败的花。

因此,宫中才会遣散一批宫人,再挑选更年轻、更易调/教的新面孔进宫。

这也是程安近日里一直在忙的事:提前采选一批良家女子充役。往年都是趁着朝廷八月做全国性的户籍统筹时,挑选一批年岁合适的女子进宫。当今天子登基后,第一年的采选全由王太后的意愿主持,谁知她忽然撂担子不干交由阿娇去办。

程安明白,王太后是在向自家主子示好。按照惯例,新进宫的良家女子若有姿色端丽者,可依皇太后令充盈后宫。

此事阿娇把持,全凭她意愿选人,刘彻身边是否添人,不过是她一句话的事。

可惜王太后一番苦心,无疑是媚眼抛给瞎子看。

主子不仅没有欣喜若狂,还为多添一桩麻烦事苦恼。

几场雨浇得长安城温度骤降。

一阵风吹来,程安连忙替阿娇裹紧披风:“主子,咱们回去吧?您身子才好,仔细吹风受凉。”

阿娇很肯定自己的身子没问题,那日混乱之中,她骤然在长信殿里晕厥,不到一个时辰高热退去。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前面一项中了,后头一项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从床上爬起来的来的阿娇,觉得自己能追着牛绕着长乐宫跑一圈,而且还能吃下一整头牛。

醒来之后,她一直在长乐宫养病。期间见过窦太主一面,阿娇沐浴在母亲“恨铁不成钢”的目光中,想解释你误会我帮刘彻的理由了。然而无法解释,也解释不通,只能默认自己对刘彻“用情至深”。

认为,阿娇的病因是情志失常,发病才又快又急。用比较容易理解的话翻译,皇后太过担忧陛下,心急上火加上之前受伤留下的后遗症,才会虚弱到晕倒。

阿娇:事情不是这样的。

她内心的呐喊谁都听不见。

刘彻很感动,日日都要来探望阿娇。

由此可见罢黜皇帝的危机已经过去,至少刘彻和老太太的表现都极为自然……好像之前的闹剧根本没发生过一样。

阿娇是今日清晨刚搬出长乐宫的,回到未央宫便如脱缰野马。不仅逛沧池放风筝,还登上高台眺望远方,午膳是在水边的八角亭用的。这会实在受不住程安的哀求,才答应回宫。

这两日常有阵雨,打得花枝凋零。阿娇刚回屋,斗篷还没解开,就听到内侍南风通禀:“陛下驾到!”

阿娇满脑门问号。

怎么又来了?

她还以为之前的日日探望是刘彻进出长乐宫的借口——以此表示皇帝和太皇太后和好如初,稳定朝局。

刘彻刚进屋便挥退左右,端起矮几上的酸梅汤一口饮尽。

阿娇盯着杯子看。

刘彻:“怎么了?”

杯子是我的!阿娇深吸一口气说:“乌梅煎是凉的。”

刘彻:“乌梅煎不就是要放凉再喝吗?”

犯傻了。

“我是说……天气凉爽,陛下该多喝温水。”阿娇心里想着,待会就让程安换一套杯盏。

刘彻觉得乌梅煎挺好的,他刚刚进屋时,心口堵着一团气,一杯酸梅汤下去散掉七七八八。他放下杯子,坐着出神。

阿娇不妨他好好说着话,忽然开始发呆。走到一旁脱下斗篷,抽出压在板砚下的纸张。这会还没有砚台,写字用的墨大多是粉末状或颗粒状的,用的时候需要放在砚板里细细研磨,然后加水调和成墨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