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变身特工》(第2/3页)

今夜的北京城,雨夹雪。

刘璐璐挤到车的后座,她的腰间,不怎么得体地围着个黑色厨用垃圾袋,保护着裙子,塑料摩擦羽绒服,发出索索的声音。

网约车是一辆尼桑,司机从后视镜瞥她一眼,生怕弄脏他的车,与此同时,他看到,车后还跟着一辆深蓝色的劳斯莱斯古思特。

刘璐璐浑然不觉。一坐稳,她立刻重新拉下口罩,在臭臭的车里拧开矿泉水瓶盖,痛饮着偷来的朗姆酒,再看着车窗外。

总算,下班啦!

网约车行驶的过程中,她查看微信。

孙爽发来足足20秒的辱骂语音,让她别用拼多多烦他了,还有,赶紧开通一个小红书账号。接着又是一震,提醒有人通过她的好友验证。

沈砚的微信头像是塞尔达传说,用这头像的男人,大概率特别没钱,小概率特别有钱。

刘璐璐闲着无聊,翻了下他的朋友圈。

沈砚的朋友圈很干净。除了发新剧的信息,总发“大河”娱乐公司的新剧宣传,但主角都不是他。

刘璐璐心想,身为社畜,可能需要配合公司宣传吧,但再一搜沈砚的个人资料,她张大嘴巴。

沈砚的百度词典,关联着好几个名人——他继父是娱乐集团大鳄,亲爹是当下互联网公司四巨头之一科讯在线视频总裁,亲妈则是全球有名的建筑事务所大佬,左手资本右手资源,传说中,来娱乐圈体验生活的那种大户人家孩子。

沈砚不是脑子有病,而是富贵逼人。当然,也可以把“人”字去掉。

她啧了一下,透过暗沉的玻璃窗,向外看去。

刘璐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镇女孩。

她是山西汾阳人,和某著名艺术片大导同属一个籍贯,但她家不在市区,是一个很小的县城,叫什么沟,路边种满了挺拔的白杨树,经常能听到悠远的民歌声。

小县城里只有小学和初中。

大部分女孩子只能读到职高,毕业后,就要工作或嫁人。镇上的公务员,除了社会地位高点,月工资也就比早餐店的服务员多几百。

但再沉闷的小镇里总会出现几个异类。多年后,刘璐璐看电影《立春》,觉得王彩玲就是一个疯狂max版的她妈。

母亲是一个小学老师,也是标准的文艺青年,爱读书,爱唱歌,爱跳舞,弹得一手好琵琶,当初哭着喊着不嫁人,生了孩子后力排众议,把三岁的刘璐璐,独自扔到市里的舞蹈学院。

临走前,母亲蹲下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璐璐,千万要记得这句话。等长大以后,妈妈带你去北京。”

多年过去,这仍是刘璐璐对母亲残留印象里,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学跳舞天天被老师按在墙上压筋,练身段,练基本功还会被体罚,很多小女孩哭着喊着要回家。

刘璐璐只哭过一次鼻子。同宿舍的小姐姐偷偷带她吃冰激凌,她流着哈喇子刚要咬,老师冲过来把冰激凌扔了。她气得在地上打滚,威胁老师要服毒自杀,然后写了三页日记,辱骂老师。

刘璐璐七岁的时候,母亲又生了弟弟,家里负担不起她的学费,准备让她回家,但她妈随后在一次意外中去世。

她外公和她爸出于一种移情和补偿,对刘璐璐格外宠爱,咬牙烧钱供她艺考。

刘璐璐至今是小镇最出息的女孩子,考上大学就跑来北京。

但偌大的北京四九城,从来不缺少王彩玲和刘璐璐,也不缺少美丽姑娘和英俊小子。娱乐圈里更是星二代成堆搓,她在里面,就像肉哨子面上的一根小葱花

前几年,刘璐璐脱了好几层关系,签约昊天公司,最好的时候,月平均收入高达十万,她刚觉得姐熬出头,娱乐圈就陷入北国寒冬,紧接着爆发新冠疫情。

刘璐璐上一次接到工作,已经是443天之前。

她还正发呆,沈砚主动发来一个笑容。

微信表情里自带的,阴阳怪气淡黄色笑容。

“你朋友圈的照片和你本人差不多。”这是沈砚的第一句话,很显然,他也同样翻完她的朋友圈。

四舍五入,刘璐璐就当这句是夸奖。

“本来想请你喝一杯酒,但是,你显然不需要。”沈砚发来第二句。

刘璐璐握着矿泉水的手,一抖。沈砚该不会也看到,她偷偷在庆功宴偷朗姆酒的一幕吧?

她默默回了个哈喽沈老师。

“居然认识我?看来,我还挺有名。”沈砚这一次发来的是语音,声线依旧低沉好听,“我很想认识你。”

网约车在夜幕里飞驰。

车窗外,铺天盖地下着冷冷的雨,簇簇的冰。

车窗里,刘璐璐的整颗心,插上一对虚荣的金色小翅膀,扑扇扑扇,得瑟地飞了起来。

矮油,他想认识她?长盛不衰的互联网甜宠文学,难道是真的?有钱有颜还是大长腿的沈太子,看上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