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多事秋(第3/3页)
因为战斗力与兵器的悬殊,战斗只持续了一个时辰就宣告结束。
两百苗民被俘。
从他们口中,谢玄英问出了清平叛乱的始末。
叛乱的是三家苗寨,他们是听说白山、黑水两大土司起义,才决定跟着一起闹一场的。而理由也非常单纯,就是受不了一些当地驻军的压迫。
清平不远的地方,建有大名鼎鼎的苗疆边墙。
边墙由众多寨堡构成,每个寨堡都有一定驻军,其本意是震慑和招抚苗民,教化蛮夷。
但沿海之地卫所废弛到什么程度,朝廷上下都有数,皇帝有意改变,才会命人自行募兵抗倭。
可苗疆之地鞭长莫及,许多压迫也就无从治理。
当地的一些驻军,骄奢蛮横,侵占苗民田地,掳掠苗女。而这一带的苗寨都是蛮夷长官所,换言之,全是小苗寨,根本没有水东、水西这样强势的土司,因此只能被动挨打。
直到白、黑叛乱,他们才看到希望,团结了三家苗寨,凑出一支两千人的队伍突击了寨堡。
讽刺的是,寨堡就是驻兵抓来的苗民修建的,他们对地形十分了解,没有强行破寨而入,而是选择在酒中下药,让值守的官兵昏睡,然后徒手爬上寨子,打开大门,把里面的军官尽数杀死。
随后,集结兵力,围了清平县。
贵州只有一线之地,两边都是苗民,消息完全传不出去。若非谢玄英一行人恰好路过,不知道何年何月,朝廷方能知道此事。
“怎么办?”程丹若问谢玄英。
谢玄英略微思考后,便道:“去清平卫调人,无论多少,先夺回清平再说。此县于两州三县交界之处,位置紧要,绝不能落入苗人之手。”
又道,“你许是不知,阳明先生在贵州讲学传道,清平便有一王学书院,怕是不少贵州学子都在这里求学。”
程丹若道:“你要去我不拦着,可你领兵平叛,是不是……”
协理军务的关键在于“协助”,这次平叛的主将是韦自行,副将是冯四,谢玄英的工作,更偏向协调卫所,准备粮草,清理军户。
没有主将的命令,甚至没有正式上任,越俎代庖平叛,很容易被告状。
“傻。”谢玄英白她,“谁说我是去平叛?”
程丹若:“不然?”
“我是去练兵。”他说,“有问题吗?”
她:“……没有。”
领兵不行,要军令,但练兵就是拉练而已,很合理。
非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