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倒严党不倒严嵩?首恶岂能饶恕!

“啪!”

伴随着奏本重重放下,殿内的太监再度紧张起来,就连吕芳的动作都是一顿。

这些日子得天师入宫,万岁爷的心情愉悦了许多,连带着身边人也不用提心吊胆。

可自从百官的奏章呈上后,这位主子的神色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原因很简单。

严党的嚣张,清流的发难,都令嘉靖极不满意。

大明天子的驭臣之术,最为厉害的是缇骑四出,暗探遍布,时刻掌握那些重臣要员的动向,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势必有一个煊赫一时,甚至在某些时期,便是对中下层官员,也派人布控。

正因为能办到这点,对于严党大肆排除异己,提拔自己人,嘉靖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要顺着心意做事,不用自己人,也确实办不到。

可现在,嘉靖终于感受到尾大不掉的滋味。

严党的势力膨胀得太快,朝堂上过半要职都与其有所联系,其中不光是奸佞,更有能臣。

严嵩这些年间不只是害人杀人,也在用人。

国库靠着严嵩用的人去攒银子,边关靠着严嵩用的人去打仗,那些企图君臣共治的理学群臣,也要靠严嵩用的人压服……

当然,天底下有的是人才,永远不用担心无人当官,可清流的奏疏所列出的种种罪状,又令嘉靖大为不悦。

那一笔笔银钩铁划间,满是惊雷般的控诉,弹劾严嵩“朋奸罔上,窃主权威”,弹劾严世藩“颐指公卿,奴视将帅”,控诉严党“剥民膏以营私利,虚官帑以实权门”……

最终的结论,则是“今边事不振由于军困,军困由于官邪,官邪由于执政之好货,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且不说“宵旰忧劳”,到底是不是讥讽皇帝一直不上朝,真要按照这些罪状,会同三法司审理问责,那岂不是显得他这位大明天子纵容奸佞,是非不分?

“陛下,陆都督求见!”

嘉靖心头怒火翻腾,正将一个个上书的官员名字记下,决定即便严党撤下去,这些人也休想上位之际,内侍禀告。

很快陆炳入内,拜倒在地:“吾皇万岁!”

嘉靖抬了抬手:“免礼,查证得如何?”

说这话的时候,他并没有抱多大希望。

倒不是不相信陆炳,恰恰相反,换做别人,作为严世蕃的儿女亲家,平日里又多有往来,在这样的大案中肯定要避嫌了,但嘉靖对陆炳确实信任,再加上越是大案,锦衣卫越要由这位大都督坐镇,还是由其出面。

主要还是罪名确实不好定……

陆炳了解这位的喜恶,知道很多事情是万万不能认下的:“回禀陛下,弹劾严阁老的罪名并未查实,其中多有谩言构煽,并不属实。”

“嗯。”

嘉靖从鼻翼里应了一声,稍稍满意,又露出征询之色。

如果仅仅是这个消息,陆炳毋须亲自入宫,派人向司礼监递个折子就行,接下来的转折才是关键:“然白莲教徒现于京师,恐与严世蕃有关!”

嘉靖稍稍一怔:“白莲教?”

陆炳道:“白莲教早与鞑子勾连,贼首萧芹被俺答贼拜为国师,庚戌年间,俺答贼侵边,亦有白莲教引路,昨日查抄了一处据点,其中正有贼子与严世蕃的书信往来!”

嘉靖脸色顿时沉下,眉宇间杀意毕露。

庚戌之变是他永远的痛,甚至怀疑龙气的衰退,与那件事也有莫大的关联,毕竟国都被围,实在是颜面扫地……

而蒙古人打到北京城下时,严嵩确实下令紧闭城门,放任鞑子在外面烧杀掳掠。

是与白莲教勾结么?

理智告诉嘉靖,这更可能是一种不愿意明军的虚弱暴露,干脆消极避战的掩耳盗铃,但严世蕃会不会与白莲教书信往来,还真是未知之数,毕竟此子太过猖狂,行事肆无忌惮……

想到这里,嘉靖眼睛突然一亮。

清流目前弹劾的罪名,都不顺心意,若是以勾结白莲教定罪,倒是很符合要求!

“怎会如此巧合……莫不是锦衣卫构陷?”

念头再动,嘉靖的眼神里流露出异常,落在这位奶兄弟身上。

陆炳虽然低垂着头,看不见天子在短短时间内复杂的情绪变化,却也极为敏锐地察觉到那股审视的目光,身体极力放松,表露出自身的坦然。

说实话,别说嘉靖怀疑,从白莲教据点里搜出信件时,他都不能确定,到底是有人在背后暗暗推动,还是真就严党气数已尽,不早不晚在这个时候捣毁窝点,获得证据。

但无论如何,这确实不是锦衣卫所为,陆炳秉着忠诚之心,该如实上报。

嘉靖看了又看,视线里的锐利稍稍收敛,有了决断:“此事你不要出面,首辅获罪,可一不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