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是丈育不是傻(第3/4页)
“哈哈哈,这没问题,召公本就是个宽厚的人,何况,他在自己的院落里不就种着瓜吗?让他去耕地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种蔬菜什么的,他还是很拿手的。”
“她不介意这个……”
刘长指了指自己的头发。
张不疑摇着头,笑呵呵的说道:“陛下完全不必担心这个问题,这个寡妇的良人啊,听闻就是遭受了刖刑……在病榻上死去的,召公这个还不算什么……”
“好家伙,刖刑??这是犯了什么罪啊……”
张不疑轻声说道:“在唐国,身上没点受刑的痕迹,反而不能合群,召平在唐国,那都是要被列队欢迎的……”
“哈哈哈~~”
刘长轻笑了起来,“反正有人能陪着他就好。”
两人聊了许久,当他们抬起头来的时候,却发现群臣早已到齐,都很安静的看着这俩君臣旁若无人的在这里闲聊。
刘长急忙清了清嗓子,张不疑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哦,没有,他是直接站在了周昌之前,最靠近刘长的位置上。
周昌深吸了一口气,吹起了自己的胡须,还是强忍着没有发作。
刘长也不废话,看向了张苍,问道:“群臣可有上奏?”
张苍顿时就明白,这是让自己说上奏之事呢。
他起身,将自己关于漕运粮食的问题说了出来,张苍跟其他大臣不同,他不喜欢用典故,虽然他也懂,在国家问题上,他很少去扯一些先贤之言,也不说什么仁义道德。
同样的粮食问题,若是周昌他们来说,肯定就是“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或者“治人事天,莫若啬”之类的,然后说起一大堆的道理,最后再说粮食耗费大之类的,可张苍就不同了。
这位是西汉实干家,在他这里就没有这些东西,他就是纯粹的拿出了一长串的数字,计算结果,张苍计算出了每年运输的粮食,耗费的粮食,接下来的趋势,未来出现缺粮的几率等等,按着张苍的计算,如此耗费下去,三十七年之后,大汉一定会出现非常非常严重的粮食问题,这个概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多。
人家用先圣说话,张苍则是用数学来说话。
作为修改增补九章算术的数学家,张苍将自己全部的数学知识都运用在了治理国家上,从耕地,税赋,户籍等等的诸多问题,他都尝试着用数学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治理,如今大汉官吏们用来治理地方的“手册”,那都是刘长在被张苍的这个想法所启发后所弄出来的作品。
上头详细的解说了如何计算耕地,计算粮食出产,计算税赋等等问题。
张苍是大汉,不,甚至可能是全华夏的应用数学之父。
群臣认真的听着张苍的解释,数学其实长期都是各个学派的必修课程,无论是黄老,是儒家,是法家,都不会轻视数学,数学在先秦时期长期被认为是一个贵族必要的修养,你不懂数学,那你都不配当一个贵族。
当后人从秦国的废墟里发掘出了“九九乘法表”的时候,后人都懵了。
古代的数学发展并不像固有观念里的那么差,大汉的数学家就很多,从汉初的张苍到汉末的刘洪,赵爽……其中有名有姓被史书所记载的数学家是非常非常多的。华夏古代其实挺重视数学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唐国的科举,一度是包括数学的,还曾专门设立数学研究所,对这些数学家给与官位,数学地位的逐渐没落,大概是从宋开始的。
刘敬就站在群臣之中,他原先还有些狐疑,不知道陛下怎么忽然将自己从大牢内带出来,此刻,他就明白了。
农桑是他来负责的,漕运也是他来负责。
若不是张苍的这番话,刘敬还真的没有注意过这个大问题。
张苍说完之后,刘长看向了他们。
“诸位爱卿,今日将各位召集起来,其实就是为了这件事,你们一定要拿出一个办法!”
“尤其是你!敬!”
“你作为治粟内史,却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你的太仓令是做什么的?!”
“还有,定都长安也是你的提议!”
“还有,迁徙大量的人口来关中也是你的提议!”
“这所有的过错,都是你一个人的过错,今日你要是不拿出办法来,朕现在就烹了你!!!”
“司马喜,最后一句不要记!”
刘敬皱着眉头,群臣也是在商谈着该如何解决这件事。
有人认为该减少漕卒的数量,也有人觉得应当将关中的人口迁到关外去,反正提什么办法的人都有。
刘敬迟疑了许久,方才说道:“陛下,如今的办法,就只有一个了。”
“你说。”
“开渠……如今的粮食都是从渭水前往长安,路途遥远,可以沿着秦岭北麓开凿与渭河平行的运河……这么一来,就能缩短从潼关到长安的距离,运输耗费也就能减少,而且这水渠还能灌溉沿路的耕地,有大利与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