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无后顾之忧

“你……你是雷兄?”温润瞪大了眼睛:“雷鸣,雷雨田!怎么是你?”

雷鸣,雷雨田,当年他可是湖北布政使的三儿子,嫡出的三儿子。

如今估计他家老爷子,也高升了吧?

“怎么不是我呀?”雷鸣笑呵呵的拱了拱手:“许久不见,安泰否?”

“安,均安!”温润简直要笑哭了:“你怎么不跟丁兄一起来啊?他现在是江南道御史。”

“我知道,我跟他前后脚的事情,只可惜当时大家都太忙了,没来得及通气儿,他就被派来了江南,我也是随后接到的任命,来了这边。”雷鸣道:“我父亲已经致士,我的两位兄长,一个在湖北接替了父亲的职位,一个在山西那里为官,我来这边,也是皇上的意思。”

雷鸣毫不客气的告诉温润,他父亲觉得一朝天子一朝臣,故而皇上登基之后,根基稳了他就请辞致士,然后三个儿子都为皇上效力。

尤其是雷鸣,他是皇上登基之后第一科的进士,二甲第七十八名。

要不然,皇上也不会派他为官永宁县,这里是皇上关注的地方之一。

知道新任的县令是雷鸣,温润就开心了:“有你在这里,我们可就放心了。”

“放心吧,我最少会在这里待六年。”雷鸣道:“如果升任知府的话,可能会在这里十多年呢。”

“多少年都无所谓,你在这里我放心。”温润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家伙,来得太及时了。”

县官不如现管,有一位熟悉的县太爷在这里,总归是好事儿。

晚上温润还请他跟许老太爷以及书院里的吴山长等人,都是认识的朋友,温润亲自去请的,大家聚到一起,吃了一顿饭。

赶上这个时候,张家大哥回来盘账顺便过年,也被温润请来吃个饭,但是他作为半个主人,还张罗饭菜呢:“今天给大家伙儿看个有意思的菜,这么多人,正好吃这道菜。”

说着伸手拍了拍巴掌。

外头进来四个身高马大的伙计,抬着一很大的蒸笼进来了。

一打开笼屉的盖子,里头竟然趴着一头蒸熟了的猪!

全须全尾儿,开盖的那一瞬间,一股子热气爆发出来,带着的香味儿那叫一个馋人儿呦!

“这是这次去福州路那边收粮食,琢磨到的一款吃食,大家尝尝鲜。”张大哥十分得意的道:“这道菜在酒楼里,咱们第一个吃的呢。”

温润看了一眼就惊讶了:“均安蒸猪?”

“温雅士知道这个菜的来历?”吴山长摸着胡子,看着那四位伙计,趁着热乎劲儿,下刀子切肉,给他们分食的档口,问温润:“说说看?”

老头儿还挺好奇的呢!

其他人也是如此,张大哥并没有张口解说的意思。

均安蒸猪温润还真知道,以前看电视的时候,有一个纪录片讲过,因为这种蒸猪是整只的上锅蒸,故而选用的是百斤左右的猪,太大了不行,怕蒸不透;太小了也不行,怕不够吃。

将猪宰杀洗净后,去尽毛发,拆除猪骨。先用曲酒涂抹全身以去除猪本身气味,再用五香粉、沙姜粉、罗汉果、精盐腌制三个时辰。

蒸猪需要猛火,将整头猪放进特制的蒸柜,不停加柴添火,待蒸柜内喷出白烟,将蒸笼提起,再用钢针不停扎入猪肉内,让猪皮下的猪油能够流出来,把猪肉扎遍后,再用冰水淋遍蒸猪,回炉上再蒸一炷香左右。

出锅时,再趁着热将肉切成块状,撒上芝麻、香油等。

均安蒸猪吃起来肥而不腻,干爽清香。由于整猪蒸制过程中用钢针扎过,油脂通过圆孔滴入锅内,猪肉吃起来肥而不腻;特制的蒸柜可将多余的水蒸气吸收,因此猪肉干爽清雅。

只是这均安蒸猪属于粤菜一系,而且这么大一只猪,是蒸熟了端上来,就着蒸盒里的热乎劲儿,用刀子切开,大家分着吃,这道菜必须人多吃才可以,人少吃不了,反而浪费。

温润“刷”的一下子,打开了手里的折扇:“最早期最传统的均安蒸猪,与古老的祠堂文化一脉相承。据《顺德均安志》史料载:顺德各地春秋二祭”多有烧猪作牺牲分胙肉,而江尾(即今均安镇)则用蒸猪”。在传统的风俗里,在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即所谓春秋二祭)于祠堂举行祭祖仪式,仪式后由村内德高望重之人将猪肉分别分给各个村坊各户人家,以求全村人获得庇佑,共享殷实饱餐。其实标准的蒸猪,制作的均安蒸猪选择肥猪来做,而且没有放油这道工序。当地饮食的食材并不丰富,一只猪往往是一家人积储一年的珍馐。因此,蒸猪多选择一百多斤重的大猪,以求蒸煮完工后人人有份。在当地的均安蒸猪中,并没有用钉刷扎猪肉的环节,也没有冰水渗透出精华的繁琐程序,当地的村民一切以最简单的方式蒸煮,放入盐、糖等最基本的味料腌制,然后放入猪盒,柴火烧旺猪肉熟透即可。蒸熟后的猪肉经过切割再以大口碗装放,随即传递到家家户户中。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蒸猪在一些酒楼饭馆里,因为客人更加讲究肥而不腻的效果,注重品味以及外观上的优化,也更为南北不同地域,对口味不同的挑剔方向。因此,蒸猪在发展传承中增加了扎猪油和添加冰水冲击的环节,并逐渐将目标锁向五六十斤左右重的猪,这样的话,更方便蒸熟以及食客们品尝,不然百十来斤的蒸猪,你我怎么吃的下?而厨子自制的钉刷在猪肉快要煮熟时一圈圈扎猪身,以使多余的猪油流走,减少肥腻,再放一把冰水涂抹沸热的猪皮,以刺激肉身的口感。大厨真是用了心,这都能改一下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