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会试啊会试

会试啊会试,因士子会集京师参加考试,故名。又因在春季由礼部主持,亦称“春闱”、“礼闱”。相当于唐宋的礼部试(省试)。

会试之称始于金朝,元、明沿用。

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考试内容重经义,轻诗赋,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于次年二月入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

以往各届会试中未中的举人也可一同应试。

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也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

明朝的时候,会试定为二月,但是本朝觉得二月北方太冷了!

故而改考期为三月初九、十二、十五日。

主考官称总裁,同考官十八人,由皇帝钦派。

另设监临、知贡举、提调、监试等官。录取人数不定,最多为四百零六人,最少为九十六人,一般为二三百人,分省录取,钦定录取名额。

但是会试的举人,却有三千多名。

全国的举人上万名,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但是会试,却只有三五千名。

一个是因为有些举人屡试不第,就不来会试了;另外一个就是举人学习不够年头,一般举人会试都市在获得举人名头之后的三年之内。

更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举人没足够的钱财,支持他来京城会试。

可是天下举子来这里赶考的也都是在自家地面上顶尖的,他们的花销可大了去了。

京城居大不易,要不然温润也不会弄了一个赶考别院。

倒是小豪,他媳妇儿出嫁的那个院子,他们俩住着了,毕竟是媳妇儿出嫁的地方,而小豪买的那个院子,修整好了,直接租出去,赶考的时候,这样僻静的院落最受欢迎了。

还跟温润说,好多人家空闲的房子都租出去了,连王玫的陪嫁房子都没空着,而且因为地段好的关系,价格还挺高。

“眼看着就要会试了,京里也来不少举人,大家伙儿紧张吗?”温润来赶考别院看望这帮举子们。

这又有新人来报道,都是老家那边的,不管认识不认识,温润都收下,派人精心照顾,还有各个名人雅士指导他们。

弟弟王珏摸了摸头:“紧张,但是比前一次好多了。”

他们这边考过一次的倒是不那么紧张,没考过的一个个紧张死了。

“放心吧,大家只管好好的考试,一切都有人安排好。”温润拍着自己的排骨胸膛表示,他一切支持大家会试。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准备起来很麻烦。

他弄了不少尹府面,其实就是简易版的方便面,还有干菜等等,让考生们都能在里头吃得好一点儿,还搞了统一的考箱。

统一的服饰,古代科举是不能穿带夹层的衣服,只能是单衣。

所以温润给他们预备了七八套鲁布衣服,鲁布其实有点像是牛仔布,厚实抗风保暖。

还有什么顶上的防雨布,各色柴炭,准备的差不多了,会试的时间也到了。

而会试呢,也如期举行,在贡院大门那里就有搜身了。

进去之后,每个人的考试场所十分小,叫单间。

在古代这种单间叫号,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在进去前先搜身,搜身后没问题就每人发三根蜡烛,进去后房门马上封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

环境安静又寂静,没人说话的,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考生才写出一篇篇妙笔生花的文章。

温润早早的就订好了地方,他宁愿在门口等着,也不想在家待着。

王珺回家找了好几天,人呢?

“老爷在贡院门口的客栈里。”张三儿苦恼的道:“说什么也不回来。”

“在那里等着也行,安心。”说完王珺就去找温润了。

温润在客栈里看到王珺一点都不意外:“你也来了?”

“考的怎么样?”王珺看了看贡院,大门紧闭,周围站满了兵丁,他一个都不认识:“这是哪儿的兵丁?看着服饰不像是京城的啊?”

“这些应该是外调过来的兵丁,戍边的人,跟各个考生都没关系,检查的时候也严格,不会留情面。”温润叹了口气:“这些兵丁要是检查出来一个,是有二十两银子的奖励,如果他们检查不出来,后头检查出来了,前头这些检查的都等跟着吃挂落儿。”

这就是人治大于法制的古代,这种事情在他前世,是不可能发生的,检查高考学生?谁那么闲得慌啊?各种高科技就检查了。

但是在古代不行啊,这检查的时候,真的是很损人颜面的一件事情,那些兵丁也不会放过这些赶考的举子们,搜查的那叫一个细致入微,就差扒光了衣服抠屁眼儿了。

“原来如此,我说没见过这样的,那检查也是厉害一些的吧?他们毕竟戍边,守在关隘那里,进出商队多,检查的也是熟手了。”王珺没想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