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柳姨娘
屋子里很安静,阮氏最终还是妥协了,答应了裴铮的要求,停了柳朝朝的避子汤。
只是阮氏心中却也有别的计较,柳朝朝究竟如何,也只是裴铮的片面之言,还是要早些为裴铮定下亲事才是。
“你也老大不小了,这亲事总要定下来。”
“儿先前出事,已经远离朝堂许久,如今尚有许多事情要忙碌,实在无暇顾及这些。”裴铮的话语里有些许推脱,“何况,父亲尚未归家,着实不宜讨论这些。”
“虽说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相看人家这些事,同你父亲并不相干。”阮氏语气平淡,在心中盘算着若是裴铮要是再寻什么借口,她要如何应对。
岂料裴铮根本就满不在乎,“既如此,那便辛苦母亲了。”
这番话,听得阮氏好生诧异,她原本以为裴铮先前推诿,是因为柳朝朝之故,如今看来倒也不全是。
“亭曈可有心仪的姑娘?”阮氏忽然出声。
可裴铮对这些事情像是一点也不在意,“但凭母亲做主。”
他朗声开口,并无半点不悦,仿佛刚才找借口推诿的人不是自己一般,而事实上,他也的确不怎么上心,他更在意的是一会儿到底要怎么同柳朝朝开口。
柳朝朝如今是同自己住在一处的,那屋子是他的寝房,但如今定下了她的名分,她就绝不可能再与自己同居一室。
想到此处裴铮的心情多少有些不悦。
只是他一贯没有什么表情,阮氏也看不出什么来。
心里的一桩石头落地,阮氏便想着要替裴铮分忧,问他这件事儿需不需要自己出面同柳朝朝说清楚。
但却遭到了裴铮的拒绝,“就不劳母亲出面,此事因我而起,总要我自己去和她说清楚的。”
这件事情告一段落,阮氏也并没有过多询问的意思,天色到底晚了,母子俩没说一会儿话,裴铮便起身告辞。
阮氏目送着裴铮离开,知道影子都已经瞧不见,还是没有收回视线,喃喃的问了一句,“你说亭曈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张嬷嬷方才全程陪同阮氏,字字句句皆听在心里,却也没有想明白世子爷到底是怎么个想法。
“夫人是担心什么?”
“我本担心他舍不下那女子,如今瞧着却又不像,可说他全然没有感情又不是那么一回事……”阮氏只觉得颇为头疼。
她和镇南侯之间夫妻和睦,两人风风雨雨这些年走过来,什么事情没经历过?
镇南侯年轻的时候,倒也是贪图新鲜,纳了几房小妾,可都只是些解闷的玩意儿,莫说阮氏不在意,就连镇南侯自己都不在意。
阮氏从未将镇南侯的那些妾放在心上,可到了裴铮这儿,她总觉得事事透露着古怪。
“世子爷是个有分寸的人,决计不会出现什么宠妾灭妻的事儿,他将柳姑娘安置在自己的院中,也不过是吩咐人好生的照看着,吃穿用度皆未越过谁去。”张嬷嬷好声好气的劝着阮氏,说侯爷同世子爷本就是性情不同的两个人。
为人处世哪里就能一样?
“侯爷的那些妾,不过是个解闷的玩意,但柳姑娘可是世子的救命恩人,若是那般凉薄,世子岂不是要被人戳脊梁骨?”张嬷嬷苦口婆心的劝着。
阮氏无奈的按了按自己的额头,“我可真是愈发不中用,怎么就忽略了这些?”
“夫人这是关心则乱。”张嬷嬷笑着开口,替主子描补,“世子爷先前出了那么大的事,您日日以泪洗面,如今他好不容易归来,您岂不是要乱了心神?”
阮氏想要当个慈母,全了裴铮的心意,只是侯府的规矩和体统压着,让她也不得不谨慎些。
多少双眼睛盯着,若是行差踏错,累及的可都是镇南侯府的名声。
主仆二人说了一会儿话,阮氏才让人解了发髻安歇。
裴铮辞别了母亲,就一路行至川舒苑,两地相隔不过一刻钟的脚程,但他站在院门口斟酌许久,才撩了衣袍走进。
柳朝朝已经用过饭,这会儿正坐在暖炕上绣荷包,虽然点了灯,可到底天色暗了看的并不真切。
她便举着荷包对着那灯仔细的看了看才肯下针。
若放任下去这一双眼睛岂不是要生生熬坏?
裴铮缓缓行至她跟前,直到眼前落下一片阴影,柳朝朝才抬起头。
“天色已暗,明日再做也不迟。”裴铮的声音总是清清淡淡的,较之以前,如今的他更让人捉摸不透。
何况柳朝朝还是个根本不知道怎么琢磨人心的姑娘,她根本没看出裴铮的不悦,只是冲着他浅浅的笑:我今日想多做一些,想早些将荷包送与你。
裴铮听到这话也没阻拦,只是命春荷再点一盏灯来,屋子里就瞬间亮了不少,柳朝朝原本举着荷包照灯绣的兴致勃勃,如今点了灯,倒有些无措,不知道怎么下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