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铜陵府大通镇码头,宋积云站在高高翘起的船头,望着鹅毛般落下来的大雪,拢了拢身上的灰鼠皮的斗蓬,问邵青:“巡检司的人怎么说?”

他们出来十三天了。一开始顺风顺水的,很快就到了安庆府。可一过安庆府,就开始刮风, 等进了铜陵府,更是下起了雪。

他们干脆决定停一天,在大通镇的码头买点吃食、茶饮,休整一天再走。

谁知第二天一早起来,他们被拦在了码头:“有封疆大吏从这里经过,所有的船都要回避!”

结果他们等了快一个时辰,也没有等到封疆大吏的船经过。

再等下去, 他们就赶不到下一个码头了,而晚上行船不安全。

他们就得在这里再停留一天。

宋积云皱眉。

邵青见了,道:“那我们就不等了!”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他回船舱拿了张名帖去了巡检司。

“可以走了!”邵青笑道,“还好我们家公子有张徽州知府的名帖。”

铜陵属于徽州府管辖。

大伙儿都很高兴。

等巡检司的人过来给他们的路引、税契按了印,他们就穿过依旧在那里等候的大船小船,离开大通镇码头。

周正不由庆幸:“这次得亏邵公子。”

邵青摆手:“与我有什么关系?我也不过是听命行事。”

周正摇头,道:“话不能这么说。你们家公子肯定没想到我们会在铜陵遇到麻烦。还是你细心,才能想得这么周到,我们今天才能这么顺利。”

他也是帮人做事的,上头有了决断,他要执行,可怎么执行,还得他自己动脑筋,有想法才行。

他不想听邵青再谦逊下去, 索性揽了他的肩膀,没让他继续这个话题, 而是笑道:“你这几天不是天天都在江钓吗?今天算我一个, 看看我能不能像伱昨天似的,钓个两尺长的青鱼, 给大家伙加个菜。”

这可是邵青非常得意的事。

他忍不住道:“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我这手艺可是跟着我爹学的。我爹呢,是跟着我爷爷学的。我爷爷那个时候跟着曾老太爷住在宜宾。宜宾你知道在哪里吗?它在四川……”

他絮絮叨叨的,拉着周正去了船尾拿鱼竿。

宋积云笑着直摇头。

不过三天工夫,他们到了芜湖。

芜湖自古就是商众云集之地,又临近春节,正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芜湖的裕溪口码头船只如梭,等候检验的船只排起了如龙的长队,不免有那常在芜湖行商之人,与芜湖裕溪口巡检司的熟识的,提前检验提前走的。

宋积云觉得寻常。

倒是邵青,看着气鼓鼓的,去船舱又拿出了一张名帖,对宋积云道:“我去去就来。”

宋积云盯着他手中的大红信笺,道:“这又是谁的名帖?”

邵青嘿嘿地笑,道:“是太平府知府的名帖。”

芜湖属于南直隶太平府。

好吧!

他们的船很快就离开了芜湖,往马鞍山去。

马鞍山的郑蒲码头是进入南京的重要码头,船就更多了。

等他们的船到达马鞍山,邵青干脆直接拿了份名帖去了巡检司。

宋积云忍不住打趣他:“你这次不会又拿了张太平府知府的名帖吧?”

马鞍山也隶属于太平府。

邵青一面看着周正娴熟地和郑蒲巡检司的人打交道, 一面笑道:“这您就不知道了吧?这巡检司虽说都是九品小衙门,可也各有各的不同。马鞍山虽然也隶属太平府,但马鞍山离南京近啊, 马鞍山的巡检司却归应天府管。拿了太平府知府的名帖过去,恐怕压不住。”

他颇有些得意地道:“我拿了南京户部尚书的名帖过去。”

宋积云目瞪口呆。

这算不算是杀鸡用牛刀!

偏偏邵青还在那里给她科普:“南京到底是陪都,比不得京城。户部的油水最重,居然压过了吏部。这要是在京城,户部算什么啊,人家吏部才是六部之首!统领六部!”

那得瑟的小样儿,颇有些指点江山的味道。

宋积云就想,等到了南京,高官满地走,勋贵多如狗,她倒要看看,他能拿出张什么名帖来!

可她也再次对元允中刮目相看。

就算别人给他的名帖,也要有人给他才是。

第二天,他们到了南京的下关码头。

远远望去,宋积云就被这座千年古城震慑了。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一眼望去,仿佛没有尽头;贩夫走卒,官差衙役,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前世,她不止一次来过南京,却从来没过如此繁华的景象。

不愧是江南第一城,南直隶的首府。

他们的船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地方停靠下来,谁知却遇到了漕运的船要在这里转道去京杭大运河,巡检司的人都去忙着给漕运的船验证相关的手续。他们要等到明天一早才能办理相关的手续,上岸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