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戴着手表登珠峰(第2/3页)

两人目光相撞,顿时火花四溅。

于东轻咳一声,给这事下了个定论:“这事没问题,既然是定制,说说你的需求吧。”

李朝阳似乎已经考虑过,立即说道:“我们要定制一批智能手表,要求能耐低温,能防水,并且超长待机,至少能够待机10天,最重要的是,能够互相通讯。”

“其实珠峰并不算最难爬的,但它的温度很低,即便温度最高的时候,也在零下十几度,普通的电子产品拿出来,根本开不了机。”

蔡鹏皱起眉头,沉思道:“这个能够理解,一般的智能手表用的都是普通锂电池,使用温度最低为零度,在低温下,容量会迅速缩减,只有采用铅酸电池,或者特制的低温锂电池,才能正常放电,让设备运行。”

“电池问题不大,防水方面,意味着要使用嵌入式的eSIM卡,蓝牙功能也需要优化一下,可以选择组队功能,万一有人失联,可以发出提醒。”

“医疗方面,我们可以再找三清集团确认一下,时间方面,改动不大的话,我们争取半个月之内出样品,再进行测试调整。”

“价格要等成品出来才能定下来,总体来说,问题不大。”

李朝阳露出一个愉悦的笑容,伸出手来。

“菊为果然是菊为,研发实力从不让人失望。既然如此,我就等你们的好消息了。”

李朝阳告辞后,于东看着他远去的背景,饶有兴趣地问道:“你觉得这个珠峰版智能手表靠谱吗?”

蔡鹏点了点头:“理论上来说,应该可行。”

于东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些兴奋道:“那就看你的了,如果真靠谱的话,我也想上珠峰看看,哈哈哈。”

蔡鹏顿时一愣,登顶珠峰,想想确实有些让人激动啊。

于东乐呵呵地笑道:“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开一场发布会了,这次老子要让吹的牛再实现一次。”

……

人为什么要登山?

因为,山就在那里,总会有人去登的。

就像,钱在地上,总会有人去捡的。

就像,果体雕像,总会有人去摸的。

都是条件反射,基因里带着的冲动和本能。

从地上捡钱,大家都知道,有被诈骗的风险。

去珠峰登山,大家也都知道,有冻伤和坠崖的危险。

但是,这些攀登珠峰的人,就是一心想要登顶,其他的都不关他们鸟事。

非常纯粹,非常野性,非常本能。

在03年万石第一次站在世界之巅后,珠峰已经成了许多企业家心中实现自我征服的圣殿。

谁也没有想到,这段充满魅力而危险的通道,有朝一日会成为华夏企业家和探险家们争相朝圣的目的地。

事实上,登顶珠峰本身正在变得越来越象征化和商业化。

虽然人们可以为登顶珠峰找到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磨练意志,考验勇气,但他们所能获得的最现实的结果,还是名气,流量,眼球,以及企业家圈子里坐卧之间的谈资。

登顶珠峰显然能让他们变成华夏企业家中的话题人物,在各种社交场合占尽了便宜,在网上迅速打响知名度。

一座圣山,已经被消费主义,虚荣心,追求刺激等一系列复杂情绪和理念裹挟,从企业家人生自我征服的里程碑变成众人角逐的名利场。

不过好在,无论是否真的登顶成功,华夏的企业家普遍比较遵守规则,自律并且乐于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登山者的身体素质也比较强。

只要有毅力,身体素质过关,在内行人的指导下,是有可能登顶珠峰的,许多成功登顶的大老板就是一个个鲜明的例子。

正因为如此,许多运动爱好者,在爬够了野山后,也开始将目光投向珠峰,将其当成了一项终极目标,都想着去试一试。

珠峰经济也由此而起。

近十年来,珠峰经济越来越火爆,攀登的人数屡创新高,尼泊尔的南坡珠峰上,每年能迎来数万人,向登顶珠峰这一目标发起冲击。

每年5月,天气最好的时候,由于人数太多,通往山顶的路段都会出现拥堵及排队现象,从而造成了珠峰大堵车这一奇观。

如此多的登山者,也导致了事故频发,从90年代至今,已经有200多人遇难。

一个普通人想要登峰的话,耗资不菲,单单交给商业团队的费用,至少要数十万,其余开销则另算。

一次登峰,要耗费大约两个月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仅吃喝就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加上一些额外的费用,开支要大几十万。

这么多的人,这么高的费用,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不少商业团队都瞄准了它。

但是,登山并非儿戏,需要很多装备的支持,尤其是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