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唐突之战(四)(第2/2页)
“所以陈兵楼烦、雁门、代、易,成了必然之举?”
李世民思量着问。
李元吉默默的点了点头。
虽说陈兵代易,跟将石州、苇泽关、恒州、定州、易州部署连成一条线,效果是一样的,都能防的住李艺。
可一个是呈缓慢上升趋势的弧线,一个是阶梯型上升的波折线,那个所需的兵力更多,不言而喻。
要是突厥人没有来袭的话,那怎么部署都无所谓。
可如今突厥人不仅来袭了,还携带了重兵在灵州到苇泽关漫长的边陲线上不断的袭击大唐。
大唐要调动大量的兵力来抵御突厥人,拉长防线,所需要的兵力增多,对大唐有害无益。
所以,现在并不是一个开疆拓土的好时候,更不适合拉长防线。
不过,忻州和代州已经夺回来了,就不可能再还回去。
那样的话,不仅会寒了一众攻克忻州和代州的将士们的心,也会丢了大唐的颜面。
所以,明知道这么做对大唐有害无益,明知道这是一颗苦果,大唐也得咽下去。
“以我对李孝恭的了解,李孝恭绝对不会在你没有授命的情况下去攻取忻、代的,所以这必然是其他人的主意。
你麾下的苏定方我不了解,但李世勣此人我很了解。
他的雄心很大,大到时时刻刻都想着建功立业,想着开疆拓土。
此次你让他和李孝恭一起固守石州和苇泽关,他肯定不甘心。
他肯定会在固守石州和苇泽关的同时,想办法去建立攻打的功劳。
所以,在守住石州和苇泽关的同时,去攻取忻州和代州的想法,肯定是他提出来的。”
李世民抚摸着胡须分析,他对人心了解的还算透彻,对一众武臣们的心了解的更透彻。
李元吉盯着李世民问道:“那他是怎么说服李孝恭的?”
李世民好笑的感慨道:“他根本不需要去说服李孝恭,他只需要告诉麾下的所有人,可以趁机去开疆拓土,建立一番无上功业,他麾下那些急于建功的人会帮他说服李孝恭。”
李元吉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沉声道:“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李世勣这个人就得防着点了。”
李世民点点头,赞同道:“这个人确实得防着点,他有建功立业的雄心,也有杀亲眷立威的狠心,他要是反了,对我大唐的危害远大于李艺。”
一个人有雄心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还有狠心。
如果一个人狠到连亲眷都可以杀的话,那这个人心里就没有多少情谊,或者不看重情谊。
但不管是没有情谊,还是不看重情谊,这种人都没有什么忠心和义气可言。
你不能指望一个连亲情都漠视的人,会对皇帝有什么忠心,会对朋友有什么义气。
李元吉记得,李密死的时候,他还奏请朝廷稳准,跑去给李密收尸,给李密披麻戴孝去了,当时还被朝野上下的人赞为有义气。
如今看来,他有义气只怕是假的,之所以跑去给李密收尸,为李密披麻戴孝,也是做给其他人看的。
毕竟,当秦琼、程咬金等一众瓦岗旧部都不去帮李密收尸,帮李密披麻戴孝的时候,他去,他岂不是就显得更有义气。
他奏请了李渊,等到李渊恩准了才去,这种行为看似是光明磊落,可反过来想,他这么做,未必就不是为了打消李渊对他的猜忌。
毕竟,这种事情禀明了皇帝以后明着去做,不仅不会被皇帝猜忌,还会被皇帝认为是有情有义。
如果单从他去给李密收尸,为李密披麻戴孝的事情上看的话,他可以说是有情有义的表率。
可如果将他的所作所为跟历史上罗士信的所作所为比的话,他的有情有义就显得有些虚、有些假。
历史上罗士信在恩人一家死后,不仅帮恩人一家收尸,死后还放弃了陪葬帝陵的殊荣,埋在了恩人身边。
他几乎是冒着被李渊挫骨扬灰,冒着被李世民刨出来鞭尸的风险埋在恩人身边的。
毕竟,罗士信这种情愿葬在恩人身边,也不愿意陪葬帝王陵寝的行为,很容易被帝王理解成怀念旧主、怀念前朝,死后获罪,被烧成灰扬了,或者被挖出来鞭尸。
历史上,大唐的皇帝可是干过这种事的。
嗯,就是站在一旁对李世勣品头论足的李世民。
所以罗士信所需要承担的这种风险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所以罗士信这才叫真的重情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