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专业的事情就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完成(第2/2页)
所以我更倾向于派遣使臣。”
说着,李靖的目光落在了文臣身上。
李纲的一张老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难看了起来,他略微拱了一下手,苦着脸道:“殿下,我们和突厥都曾有过扣押对方使节的例子。
如今突厥可贺敦在我们手上,小可汗也在我们手上。
我们派使臣过去,很有可能会被他们扣押,然后用来交换他们的可贺敦和小可汗。”
说起来大唐和突厥互相扣押对方使节的事情,还是突厥主动挑起来的。
当年,颉利率领一万精骑,汇同马邑苑君璋所率领的六千兵马一起攻打小雁门,被大唐的定襄王李大恩以极少的兵力击退。
颉利恼羞成怒之下,扣押了大唐的使节苏瑰、郑元璹、长孙顺德等人。
李渊一看颉利不讲规矩,居然破坏外交上公认的盟约,然后毫不犹豫的就命令人扣下了突厥使节热寒等人。
这一场闹剧一直到了武德五年,颉利送还了长孙顺德一行,并且以鱼胶为礼向大唐请和,才算结束。
有这么个例子在前,大唐在这个时候再次派遣使臣去出使突厥,突厥还真有可能再破坏一次规矩。
所以李纲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为了几个使臣的安全,放弃对突厥的刺探,使得突厥在大唐的眼皮子下搞阴谋诡计,这对大唐的利益又有所损害。
在个人的安危和国家的利益起冲突的时候,身为一个掌权者,保个人还是保国家,一目了然。
“李公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突厥内部的情况,我大唐不可不查。”
李元吉在简短的思量了一会儿后,便有了决定,“这样,我差人召唐俭回来,问问他愿不愿意再去一次突厥。李公也在鸿胪寺和礼部当中问问,看看谁愿意以身返险,为我大唐出使突厥。”
说到此处,李元吉微微坐直了身子,朗声道:“此次为我大唐出使突厥的,我一定会不吝赏赐。”
这话一出,李纲都没来得及搭话,有人就站了出来。
“臣侯君集愿往!”
在升官发财这种事情上,侯君集从来不甘心落于人后。
所以有机会他就上,没机会他都会想尽办法去创造机会。
在此前的边市事件中,他牵连不小,官职和封户都有一定程度的削减,所以有机会将官职和封户重新争取回来,又或者更上一次楼的话,他说什么也不会错过。
“这都是文臣的事,你一个武将凑什么热闹?!”
程咬金对侯君集这种官迷,尤其是在李元吉尚未使用强权压迫,就快速的背叛了秦王府的官迷,十分鄙视。
所以面对侯君集主动请缨,他毫不客气的出声讥讽了一句。
侯君集理都没理程咬金,静静的弯着腰等待李元吉的答复。
在他看来,程咬金已经跟他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了。
虽然程咬金的爵位比他高,但已经脱离了大唐的权力中心,以后的成就根本没办法跟他这个无限的向权力中心靠近的人媲美,所以他懒得搭理程咬金的冷嘲热讽。
面对着侯君集的主动请缨,李元吉欣慰的点了点头道:“侯卿能有此心,我心甚慰。不过程卿说的不错,这种事情一般都是由文臣去做,武臣去不太合适。”
出使这种事情,不仅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个脑力活。
身体不够健康,脑袋不够灵活,根本没办法担当使臣的重任。
毕竟,现在可不是后世,一个飞机就能将使臣送到所要出使的任何地方,根本不需要舟车劳顿,也不需要经历什么太多的风险。
现在出使,不仅要经历长途跋涉、舟车劳顿,还要随时随地防着四面八方突然涌出来的各种危险,到了地方以后,还要用灵活的头脑去不断的在别国的权贵中交涉,从而达成出使的目的。
所以,现在出使,不仅考验体力,也考验脑力。
侯君集的体力毋庸置疑,但是脑力嘛,那就不好说了。
毕竟,体力方面,没有太多的分叉,脑力方面,分叉就多了。
有的人的脑力能支持他做领兵打仗的事,但没办法支持他搞政治、搞外交。
有的人的脑力能支持他搞政治,但却没办法支持他领兵打仗、搞外交。
还有的人的脑力能支持他搞政治,但却没办法支持他领兵打仗,搞政治。
所以在这种事情上,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完成最好。
而唐俭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