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纯纯的恶心人

李纲略作思量,点头道:“此法可行……”

见李纲并不反对,并且已经答应出任潭山文馆山长一职,李元吉没有再说其他的,笑着跟李纲一起进入李府,陪着李纲聊起家常。

共诉起主仆情谊。

在此期间,两个人都没有谈到乞骸骨的事宜。

大家都是聪明人,都知道对方想要什么,所以很多事情面面上照顾到位就得了,没必要点破。

在陪着李纲,以及李纲的一众儿孙吃过一顿饭以后,李元吉就离开李府,回到宫里。

杨妙言和王阮等人都不在,李絮、李令、李承业几个小家伙也被杨妙言带走了,说是去曲池与民同乐,跟百姓们一起共度上元佳节去了。

这个时候还没有药发傀儡,也就是最早的烟花,所以上元佳节其实没什么好看的。

能看的就是各种灯火,以及各种面具。

各家勋贵、各级官员、以及各地的商贾,会在这一天贡献出大量的花灯供人观赏,并且比拼一番,最后比拼出一个灯魁,赚取一点名声。

所以没啥实质性的奖励,各家勋贵、各级官员、各地商贾,也不缺那点实际性的奖励,大家更多的是图一个名声,图一个面子。

而在这个争名声争面子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商贾们让着官员,官员们让着各家勋贵。

所以,看似是一场比拼,实际上还是要用社会地位说话。

商贾不能压官员一头,官员们也不能压权贵一头。

谁越过了这个红线,谁就会遭到上一个阶级的疯狂的报复。

所以,即便是权贵们把花灯做的跟屎一样难看,各级官员、各地商贾,也只会做的比他们更难看,绝对不会做的比他们更好看。

所以这种比试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李元吉对这种没有丝毫悬念的比试一点兴趣也没有,对那些宣称足以让人赏心悦目的各种花灯也没有半点兴趣。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思维局限性大、能利用的资源也很少的时代,各个阶级即便是拼尽了全力,做出来的花灯也就那么回事。

估计连后世一些小城市过节时候挂出来的花灯都比不过,更别提跟大城市比了。

据说当年隋炀帝杨广在洛阳举行水陆法会的时候,举全国的能工巧匠,所造出来的莲花法灯,也就只有九层而已。

就这还被吹嘘为当世第一灯,百年之内无人超越。

也就是李元吉不懂得百工,不然的话,分分钟超越给大唐所有人看。

所以,相比起各种花灯,李元吉对各种面具更有兴趣。

在后世,面具已经成为了小孩子们的专属玩物了,大人们几乎都不玩,更不会带着面具去街上各种晃荡,容易被当成二傻子。

所以面具在后世的出场率极低,整个行业的繁荣性也几乎没有。

但是在大唐就不同了,面具不仅是小孩子们爱玩的玩物,也是大人们爱玩的玩物,每逢佳节,大人们都会带着各种面具在街道上晃荡,平日里在街头巷尾,也有兜售面具的,更有带着面具四处晃荡的。

所以面具在大唐的出场率极高,整个行业也非常发达。

除了有各种兽类面具,还有各种花卉面具,还有各式各样古代流传下来的面具,亦有不同地方信仰的神仙的面具。

只不过,古人对神仙始终保持着一份敬畏心,所以纵有神仙面具,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带的,更不是什么场合都能带的。

目前,除了一些野神的面具外,绝大多数正经神仙的面具,只有在举行水陆法会、驱魔祈福、以及祭祀的时候才能看得到。

其他时候,别说看到了,拿都不一定敢轻易拿出来。

毕竟,这个时候的国策讲究在祀在戎,亵渎神灵,是一种大罪。

即便是朝廷不计较,神灵的信徒不计较,各地的宗老乡望也会追究到底。

所以当李元吉看到李絮带着一张长有四眼,眼呈金色的面具嚣张的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是诧异的。

长有四眼的面具,在后世不常见,也没什么名气。

但是在大唐,它可是大名鼎鼎。

来历很大,也很久远,一口气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候。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方相氏之一。

傩戏大祭主要驱魔祛邪的神灵之一。

李絮要是再裹上熊皮,穿上玄衣朱裳,拿上戈和盾牌,那就跟方相氏没两样了。

有传闻称,方相氏乃是黄帝座下的一位大神,当年黄帝巡行天下的时候,他的妻子死在了路上,黄帝就下令让麾下的大神守在一旁,立为方相氏。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方相氏监护其妻子的尸身,不被各种牛鬼蛇神所伤。

所以方相氏有四目,为的是辨别四方,蒙熊皮,为的是吓唬各类的飞禽走兽,掌戈盾,为的是跟各路牛鬼蛇神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