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飞走了

五更天刚过。

焦顺就已经洗漱完毕,开始巡视灵堂所在的奉天殿了——虽然他这阵子刻意低调,但低调并不代表不用做事。

一般官员和命妇都是白天出勤,这个点儿奉天殿内还冷清的很,只有宫女宦官们在做着扫撒的差事,再就是礼部和内府的官吏了。

焦顺先上前与礼部的人,确认了当天获准进殿吊唁的名单,然后根据来人的身份,大致商定了太子的‘走位’,以及必备的安保措施。

以往这些事情大多约定成俗,不会规定的太死板,但太子毕竟年幼,况先前的下毒事件也让皇后颇为紧张,所以焦顺干脆每天在相应的位置,贴上提示条、警戒条,再由礼部的人提前宣讲好规矩。

这么做的效果还算可以,就是君臣之间看着有些隔阂。

不过又有那几位君王真肯和臣子推心置腹?

等亲自确认好地标无误,焦顺又照猫画虎弄了份草图,然后便去了太子宫中,将草图交给南安郡主和贾探春代为转递。

同时她二人也要先行把这份草图背下来,以便在出现意外时及时做出反应。

看看四下里无人,焦顺冲南安郡主拱了拱手,便将探春拉到一旁小声叮咛道:“若是吴贵妃问起来,你就照着咱们先前商量的来。”

那本小册子的头一位读者,其实并不是吴贵妃,而是探春这位女主角。

对于将那些不堪过往暴露出来,探春自然是极为不情愿的,但也知道焦顺这是在交投名状,越是写的真实、越是写的不堪,就越能得到吴贵妃的信任。

所以最后她还是决定与焦顺互相打配合,以便尽量获取吴贵妃的好感。

“你放心。”

想到那册子里的内容,探春羞涩中透出三分恼意,但还是认真点头道:“若是贵妃娘娘问起,我一定小心应付。”

毕竟心存不满,回了这一句之后,她也不等焦顺答话,便扭头回到了南安郡主身边。

南安郡主只当两人闹了什么别扭,一边挽住探春的胳膊,一边好奇的看向焦顺。

焦顺自然不会解释什么,又冲二人微微一礼,然后便自顾自转身离去。

南安郡主见状,忍不住探究:“你们之间……”

“好了。”

探春忙打断了她,板着脸道:“趁太子殿下还在晨练,咱们先把这张图吃透了再说。”

不提她二人如何。

却说焦顺原路折回奉天殿,沿途不由暗暗摇头。

与探春的事情,虽然是他主动暴露出来的,但也万没想到吴贵妃会让他事无巨细的写出来。

要说投名状的话,不是已经有那两本奏折了么?

想来隆源帝死后,那两本奏折就已经到了吴贵妃手上——至少是她曾经看过,否则也不会凭空生出让自己写这种东西的想法。

可既然已经有把柄在手,她又何必再多此一举?

思来想去,也只能归咎于隆源帝后继有人了。

回到奉天殿的时候,已经陆续有官员命妇赶到,原本正在宦官宫女的引领下前往偏殿收制,远远望见焦顺,不少人便停住脚对着他指指点点。

命妇队伍当中,王夫人、邢夫人、连同尤氏在内,听着左近的议论声,本就板着的表情不自觉又凝重了几分。

虽然早就知道焦顺在朝中不受待见,但这阵子愈演愈烈的声讨,还是让她们为之‘耳目一新’。

即便原本对焦顺颇具信心,如今却也忍不住有些提心吊胆起来,而内中又以尤氏为甚,唯恐有一天芎哥儿就突然没了亲爹照拂。

于是等在偏殿落座之后,她便忍不住拉着宝钗泛起了嘀咕。

在不知道宝钗也已经陷入彀中的情况下,她当然不可能把话挑明,因此只说如今荣宁二府颇多依仗焦顺,若焦顺果真倒了,恐怕有唇亡齿寒之忧。

薛宝钗闻言却只是一笑,轻声宽慰道:“嫂子莫慌,三妹妹如今时常出入禁中,所见所闻必定多过咱们,她尚且不急,咱们又有什么好急的?”

尤氏一想也是这么个理儿。

虽然拢共也没能和探春联络上几回,但看她那神采飞扬的模样,显然并没有受到最近的局势影响。

心下稍稍踏实了些,尤氏又忍不住泛酸道:“三妹妹这回可算是抄着了,旁的不说,有这护持左右的情分在,日后一份诰命是肯定跑不了了——纵使越不过湘云,怕也差不了太多。”

薛宝钗默默点头。

护持左右的情分就不用多说了,若能借机给小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日后的好处又何止是一份诰命而已?

对于探春的‘好运’,要说嫉妒倒还谈不上,但淡淡的不甘却时不时萦绕心底。

湘云倒还罢了,三妹妹不过是兼祧平妻,官方都不承认的存在,却也有这般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