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封舟与战舰
“你就是张子舟?现居何职?”张顺看着眼前的中年人,不由开口问道。
“是,下官正是张子舟,现任工部营缮司主事!”那张子舟战战兢兢回答道。
“哦?”张顺上下打量了张子舟一下,不由心道:也不知这大明人才不计其数,还是用人不当。
有如此督造经验之人,竟然放在营缮司担任一个小小的主事,可谓是浪费之极。
想到此处,他不由笑道:“本王听闻前几年你曾督造过一艘五千料大型封舟,不知有诸?”
“有!”张子舟闻言精神一振,不由连忙开口道,“这封舟长二十一丈,宽六丈,深五丈,上设五桅,漂洋过海,如履平地……”
一说起当年督造封舟之事,那张子舟顿时滔滔不绝,想必他对此事也颇为得意。
“愿闻封舟如何!”张顺才懒得听他吹嘘,直接进入正题道。
“夫封舟者,出使琉球,册封其国王之船也!”张子舟闻言不再啰嗦,直接了当回答道。
“然而,自福建至琉球海域风高浪急,变幻无常,故而若想横渡大洋,必造大船、海船,方可无虞。”
“封舟之制,长十七丈,阔三丈有奇,曰艨曰舵曰桅,采自关中。非数百年之木不能用,非数万人不能运。闻往时船完成或二年或三年,木植工价不下五千两。”
“为壮国威,这封舟第一不能沉,第二不能小,第三遇大浪而不能翻,船速宜快,船身宜稳,然后再奢求其他。”
“哦?”张顺听到这里,顿时明白了这是封舟建造的要求。
明廷册封琉球国王,提现宗主国地位,那事情就得办点漂漂亮亮,不能使人小觑了。
首先,船要坚固,唯有坚固的船只,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
其次,船要有横向稳定性,以免被大风吹翻。
最后,船要平稳,不然船上的船员上吐下泻,精神萎靡,就会有失天朝上国风范。
而若想完成以上要求,首先第一点就是船要大,同时期欧洲远洋帆船其实也是类似要求。
故而张顺听到这里,不由精神一振,连忙开口又问道:“既然如此,这封舟当如何设计,又如何建造?”
“往日之制,封舟长约十五丈,宽近三丈,深一丈四尺,皆福船之制。”张子舟闻言笑道。
“数年前,微臣所督封舟则不然。长二十一丈,宽六丈,入水五丈,船体借用远西之制。”
“故而其制虽然相似,然大小却截然不同。”
“该舟与寻常迥异,由下往上共分五层。最底层压以石头货物,谓之压舱。”
“中间三层是为‘官舱’,用来供使团吃住之用。其中船艄则为舵工舱房,与其紧邻的乃是‘司针密室’。”
“上层夹板,设有军械、火炮及凉棚。其尾设有黄屋二层,下置皇帝册封敕诏,上供海神天妃。”
“上下各层之间,需要‘上下以梯’。”
“原制,封舟低矮,各层之间需要‘俛偻深入’,多有不便。”
张顺听到这里,不由眉头皱了一下。
船上空间狭小低矮,乘员弯着腰进船舱倒也在意料之中。
只是原封舟之制,深不过一丈四,约合后世四米半左右,若是做成五层,岂不是每层高不及一米,难道使团都是躺着出海不成?
若是换成“五丈”,每层高丈余,倒是和后世楼房层高类似,颇为合理。
想到此处,张顺不由开口问道:“不知‘深一丈四’和‘入水五丈’,各自指的是什么?”
“深一丈四,封舟‘水蛇’以下深度也!”张子舟连忙应道,“入水五丈,乃是指‘水蛇’以上高度也!”
“哦?何谓‘水蛇’?”张顺听了,愈发不明白。
“所谓‘水蛇’,即是指封舟两侧划线。待其载上人物,使其与水面相合也!”张子舟解释道。
“哦,原来是吃水线啊!”张顺沉吟了片刻,顿时明白了过来。
原来明人所说“深”多少丈,却与后世“船深”并不是一个概念。
后世船深,乃是指从船底龙骨至主甲板的高度;而这个时代的船深却是指常载吃水线。
如果换算为后世概念,原来的福船形制封舟,应当“深”两丈有余,这样每层高度大概在一米五六左右。
而张子舟新建封舟,从吃水线往上高五丈。
如果去掉封舟船艄设置的两层黄屋,再加上“水蛇”一下的高度,约莫在四五丈之间。
相对于较“浅”的中式帆船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关键之处,最关键之处是这种封舟上下设置了“五层”。
如果除却了压舱和甲板以上建筑,这妥妥的是一艘三层甲板战舰,而且是全炮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