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张昭的天路
张昭知道李圣天为什么会这么问,因为就算是后世人,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也不会知道,这些历史上同时出现又几乎同时衰落的大帝国之间,有着看似不太相关,但又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想到这,我张大郡公从桌子上拿过一支毛笔。
从查理曼帝国控制的亚平宁半岛北端,到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再到黑衣大食的巴格达,再到波斯,再到西域,再经过河西走廊,最后到达长安。
张昭把这些地方,统统用毛笔划了一条线,将他们连接了起来。
“这是?这是商道?是从大唐出发的丝路?”李圣天沉思了一小会,他知道张昭画的是什么。
这是连接东西贸易的商道!也是于阗立国的根基之一。
“不错!舅父请看,这里是查理曼帝国控制热那亚,丝路的西端就在这里,在这里,人们就已经能买到大唐的绸缎和瓷器,不过等到了这里的时候,绸缎等都已经是天价。
所以很多商人只是把大唐的绸缎和瓷器当做招牌,售卖的更多的,还是来自黑衣大食的商品。
等他们卖出自己商品之后,就会把当地商品收购一些,然后运回大食。
但大食土地贫瘠,他们根本吃不下这么多的商品,那就只能不断的往东运。
几经转手之后,这些商品汇总成为了出现在于阗的琉璃器、香叶、胡椒、肉蔻、橄榄油、三勒浆、毛毯甚至刀剑和甲胄马匹等。
等到了于阗,其中一部分会被于阗消化,然后加入一些玉石、葡萄酒等继续往东运,最终,所有的商品都会到达长安。
在长安,这些堆积如山的商品,会被拥有两百万人口的长安完全消化,就算长安消化不完,还有洛阳,还有陇右、山南、江南、剑南和岭南乃至整个大唐。
而在以长安为首的大唐消化了这些商品之后,大唐的瓷器、陶器、丝绸等商品,又会被商人们不断运走,然后一路踏上再次西行的道路。”
张昭一口气说了很多,李圣天也跟着点点头。
“没错!丝路就是这么运转的,当年大唐兴盛时,光是路过于阗的行商,一年就有数十万之多,那时候,可真是兴盛啊!”
丝绸之路,这个十九世纪德国学者取名的商路,远不是后世人听起来那么轻飘飘的。
它是在海上贸易兴盛以前,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大型商道。
而且这条商道横跨十万里,可不是一拨行商走到底的,而是一站一站,由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商人接力下去的。
所以有了这条商道,沿途所有人都可以获得好处,商人赚了钱,民众卖出了不需要的货物,买入了需要的商品,统治者收到了大量的商税。
在丝绸之路的加持下,河西走廊可不是后世一提起就是苦哈哈的西北吃沙子之地,而是一等一的黄金通道,唐代敦煌的人口,甚至是后世敦煌的几倍以上。
以共和国甘肃为主的河西之地,在唐代的地位等同于后世共和国的广东地区。
这丝绸之路,听着像是个普通的商道,但实际上是一条黄金路。
“可惜啊!丝路早已不复当年之盛,自天宝十四年安史二贼祸乱天下开始,这条丝路,就一天不如一天了,恨不能生天宝年间,生啖此二贼之血肉!”
哪怕已经是快两百年前的事了,但李圣天提及安史之乱,还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
“舅父,安史二贼祸乱天下后,破坏的可不只是丝路!舅父请看,安史之乱后,大唐几乎就是江河日下了。
可在大唐衰落的同时,昔年与大唐同时兴盛的大帝国如吐蕃、黑衣大食、大秦和查理曼帝国,通通几乎同时开始衰落,前后不超过一百年,吐蕃甚至国之不存,舅父不觉得这有些太巧合了吗?”
一道闪电在李圣天的脑海里闪过,他哐当一下丢掉手里的羊腿,眯着眼睛扑到了张昭的地图面前,手指顺着张昭画的上丝绸之路一点一点的滑动。
“二郎你是说,这些大帝国之所以能保持当年的兴盛,全是因为他们参与了这一条旷古烁今的丝路,而在丝路衰败之后,他们就不可避免的集体陷入了衰落。”
“对!而丝路的衰落,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唐的衰落,舅父,咱们这个世界,当年共有丁口大约两万万,而大唐,加上黑户和隐户,大约就有八千万。
这是等伟大的数字!安史之前,八千万口一年要消化掉的货物简直难以计算,所以不管西来多少商品,我们都能消化掉。
而在我们消化掉这些商品后,又会生产天量的货物让行商们贩卖到西方,从而支撑起了西面数个大帝国的兴盛。
您就没奇怪过吗?羌塘雪原上六月飞雪,苦寒至极,但吐蕃赞普是靠什么维持二十几万甲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