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又是侄女?(第3/4页)

因为这可不是后世那种徒步旅行或者春游,这是逃命。

不需要美味的奶油面包方便面,也不需要可乐,更不需要各种各样的零食。

大量的灾民,只需要一块混合了野菜,吃下去都喇嗓子的秫饼(高粱),就能走出十几二十里远。

在生存的压力面前,这些灾民,迸发出了极为顽强的意志力。

张昭就站在大震关下,看着远处延绵不绝,如同蚂蚁一般朝河西来的灾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远来的灾民们,往往几十人成一堆,前后间隔的距离,也还是比较远的,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这一路可不太平,张昭虽然也在沿途设置了施舍粥饭的点,但大部分的关中地方官,收了张昭的钱粮,但实际上并未施粥。

有些施粥的,也几乎都是下了几把粟米,再加上胡乱添加的野菜,汤水稀的能照见人影,就算是完事。

所以这些灾民就倒霉了,最远的从华州到达秦州的,前后接近八百里路,一路吃光了树皮、草根,挣扎着才走了这么远。

张昭于是亲自到达了秦州与凤翔府的交界处,在大震关下熬了浓稠的粟米粥,烙了些面饼,想尽力保住这些原来灾民的命。

而就在大震关所在的秦原县,任秦原县令兼大震关镇遏使的薛守礼,倒是没张昭这么感慨,因为他们薛家昔年,也跟这差不多。

所以对于眼前的惨状,一点也不觉得震撼,只有些同情。

此时他手里拿着一本册子,边记录边对张昭说道。

“天王,这是从灾民处来的统计结果,自华州到此,天王一共出了四万五千石粮食,预计沿途设施粥处一百三十有七。

但实际设立的只有四十一处,其中粥饭不是清汤水,有人维持秩序的,仅仅三处。

勉强能吃到些许米粮的有九处,其余二十九处,基本只能当水喝。”

整个关中的武将文官们可能还不知道,他们心中的大傻子张天王,在这个大灾之年,还把粮米送到他们手中的憨货,根本就没想他们能承担多少救灾责任。

实际上,张昭是在用这五万五千石粮食,对整个关中的兵将官吏做一个摸底。

大灾之年,粮食是最为珍贵的,正因为珍贵,不但可以探测人心,还能看出当地官员的能力。

比如做得好的那三处,就不单是官员有良心,还得是有能力,不然他根本压服不了下面的贪婪之辈,把粮食真正用来救灾。

像是华州镇国军节度使赵莹,他作为一个翰林学士,还是能行的,但肯定做不了方面主官,因为他压不服下面的人,也没有一个作为主官足够的手段。

“把这三处施粥做得好的官员名字记下来,连吏员都记到黄册中,以后取了关中,当重用他们。

九处勉强可以的,也登记在内,值此乱世,还能做到如此的,都是人才。

剩下二十九处用红册记下来,考核后或可重用。

其余人等,收了我大凉粮食,还不干事,着锦衣使者暗中查访,凡有劣迹的,有一个算一个,按国法严惩!”

我大凉国,现在也是有国法的了,范质当年来河西时,建立了一个简易版本。

等这次到了凉州,范质更是带着属下官吏走遍凉国大部分州县,再依据当年大唐律法,制定了《大凉刑名统律》。

张天王要办谁,现在可是依法行事的。

又吩咐了几句话,远处一个身穿粗布未饰钗钏女子,摇着小碎步就过来了。

少女十六七岁的年纪,虽然打扮的很是朴素,但可以看得出来,是精心收拾过的。

小蛮腰、樱桃小口,鼻梁挺翘,相貌少了几分柔美,但多了几分北国佳丽的英姿,别有一番风味。

人未到,声已至,自带几分桃花粉的嘴唇微张。

“叔父可是口渴?奴奴这里有些酒浆,都是按照叔父说的方法酿造的,酸酸甜甜,甚是解渴。”

说着,少女从身后婢女手中接过酒壶,给张昭倒上了满满的一碗,举着就递了过来。

张昭还没伸手接,身边的张烈成一看,立刻就要闪人。

“大哥哥为何要走?奴也给你带了一碗呢。”

这大哥哥,可不是后世那种甜的腻人的称呼,而是正常的称呼。

因为张烈成在张昭五个义子中,排行是老大。

而这个北国少女耶律阿不里常以形同义女的侄女自居,自然就要叫张烈成一声大哥哥。

不过,张烈成可是清楚的知道,这小妮子就是装出来的温柔,本人脾性泼辣的很。

加上她是张昭认证的玉女宝,国内那帮僧人也挺宠她,最是调皮捣蛋了。

而且这小妮子还有个心愿,那就是一直想嫁给‘叔叔’张天王,经常扯着让张烈成给她出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