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亲军、禁军-上升的通道

关中,京兆长安府,乾县,昭陵村。

一面白边红底的大旗还在随风飘扬,韩百胜就站在不远处,静静的看了半晌,随后露出了痴汉般的笑容。

这是官府专门派人下来均田时打着的旗帜,就是在这面旗帜下,韩百胜分得了靠着堰沟的八十亩好田,以及一百二十亩旱田。

想到了这个,他就觉得晕乎乎的,走路都比平日有劲了。

圣人在关中田税才收二十税一,光是那八十亩好田的产出,他们全家缴完了税都吃不完,那一百二十亩坡地,则是全部都能积存下来。

更让韩百胜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还有关中终于摆脱了前些年水旱蝗三灾不断袭击的局面。

前年和去年,都是风调雨顺的大丰收年,人人都说,张圣人是神佛下凡没假了。

韩百胜越想越是开心,正准备到自家的田地上去看看,却看见他在昭陵渡巡检司当差的小弟韩决胜,正撒丫子的狂奔。

韩百胜刚想问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见韩决胜拿着一面小铜锣,哐当哐当的敲了起来。

“巡检郎君有令,圣人车架明日将到京兆府,各巡检牙丁,枪棒、弓箭社健儿都要集合起来清查山贼水匪,武学学员立刻披坚执锐到县衙集合。”

韩百胜听完一蹦三尺高,他跟在自家弟弟身后,也狂吼了起来,一时间圣人明日驾临京兆府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

没过多时,一匹骑着青骢马的急递铺兵举着一面银白底绣金色雄狮的大旗,也到了昭陵村村口。

铺兵先是将原本的银边红旗收好,再将这面银白底金狮旗插好,随后从背上取下号角,呜呜呜的吹了起来。

韩百胜听得身上一麻,这是召集昭陵村禁军和卫所军的号角声。

韩百胜依稀记得,昭陵村好像是有一些虎威、昌国、护国等镇的禁军和长安三卫的卫所军在。

果然,没过多久,除了大量背着猎弓,挎着横刀,手持长枪的弓箭社、枪棒社健儿赶到。

那些穿着皮甲,手持更加精良武器,甚至还有几个身穿铁扎甲或者棉甲的禁军好汉也到了。

关中的禁军户和卫所军户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这里更接近河西和陇右的模式,赐田多,赋税低,禁军除了宿卫番上的时候,不一定都在城市中。

卫所军则是采取大聚居小杂居的模式,所以除了卫所军的聚居地,某些关键位置或者田土特别肥沃的村庄中,也往往有卫所军户存在。

众人非常自然的按地位高低排好了队,穿棉甲或者铁扎甲的禁军在最前面,大马金刀的坐在凳子上,铺兵也对他们是客客气气的。

有点皮甲的卫所军和经过巡检司选拔可以入武学的枪棒、弓箭高手在中间。

后面依次是正在值守的巡检司牙丁,以及要参与巡检司操练的枪棒社、弓箭社健儿,最后面的,则是大量十二到十五岁的半大小子。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那就是家里养得起马,骑术也不错的健儿。

他们大多有个义从骁骑的身份,哪怕没选上禁军和卫所军,地位也比一般人高。

而且这个地位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有实实在在好处的。

首先分田的时候,田亩的好坏都是从上到下均的,官府出租的犍牛,也是禁军家庭先用。

收春秋两税的时候,禁军健儿可以协助差役征收,自然也能从中占点小便宜。

哪家哪户出了什么问题,有了什么争端,禁军健儿可以和乡里耆老一起参与调解。

甚至吃席的时候,与官人们一起坐在上首的,也得是起码有个禁军身份。

至于乡里间两个村、两个姓之间的矛盾,那就更简单了,哪个村、哪个姓氏出的禁军等健儿多,往往就是有理的。

韩百胜家能分到靠堰沟的八十亩好田,就是因为他的长子。

刚刚十七岁的韩虎子骑得烈马,能在马背上左右开弓,有义从骁骑的身份,已经入了县武学,明年就要去参加京兆府的武举。

若是能通过武举的话,就会得到一个骐骥都头的头衔。

那就不得了了,退可以到卫所军中任副百户,县衙做武侯都头,进可以继续考,以后可以进入亲卫甚至憾山都。

这是一套非常严格,上升通道看得见,而且很不容易作假的制度。

至少现在很难作假,武人的事,那都是要手上见真章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眼见所有人都到齐后,铺兵立刻拿出盖有关中行省防御使大印、长安府兵马督监大印的文书。

宣布凡是关中虎威、昌国、镇国三镇禁军,长安三卫的卫所军立刻到京兆府报道。

韩家小弟也在后面宣布,经枢密院、关中行省防御使衙门批准,京兆府兵马督监衙门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