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汉中,危!(第3/4页)
但是罗玉儿却没给他这个机会,就在孙汉韶考虑调兵的时候,王通信押着孙顺超,与李存惠一起,骗开了褒斜道最后一道关卡七盘关。
七盘关守将本不愿打开关门,但禁不住孙顺超以孙汉韶侄子的身份施压,结果等打开关门意识到不妙,一切就来不及了。
待王通信的李存惠骗开关门以后,一万余周军自褒斜道鱼贯而出,开始猛攻关口外的褒城县。
褒城县距离汉中不过四十里,而且并不是什么关隘而是一座县城而已。
占据了褒城县,就可以以此为据点围攻汉中了。
历朝历代自关中打汉中,如果已经打到了褒城县,战斗基本就结束了,割据汉中的头面人物,就会开始考虑请降。
因为汉中(兴元府)跟褒城县一样,也是无险可守,根本不可能抗拒大兵。
不过,这一次有点不一样,首先周国占据关中也只有两三年,又是走精兵路线,所以并未像此前各朝一样,有能力调集十万八万大军自褒斜道而出。
其次褒城县的蜀军竟然十分顽强,加上周军远道而来颇为疲惫,没能立刻攻陷褒城县,这就给孙汉韶调兵遣将的时间。
在收到褒城县示警的第二日清晨,孙汉韶一面派人飞马传讯给源州的王环和李进,命他们赶紧舍了源州城,带七千人回援兴元府。
一面尽出兴元府府库赏赐诸军,又募集山南道民间的敢战之士,准备就在汉水边,与周军决战。
张周绍明三年,孟蜀广政十八年,公元948年,四月初七。
孙汉韶尽出孟蜀山南道兴元府精兵一万二千并征召健儿两万,主动出兴元府北上,想要救援褒城县并与周军决战。
孙汉韶对蜀军诸将说道:“北兵远来,一月之中就走褒斜道五百里南下,还曾受挫于武休关,定然极为疲惫,又因为连下关城有轻视之心。
吾等人数倍于敌,尚有地主之利,若能万众一心,定能击灭北兵。”
孙汉韶自后唐李从珂凤翔起兵后,就以源州武定军节度使的身份归顺孟蜀。
孟知祥对他极为优渥,麾下的兵丁从未被拆分,一直都是孙汉韶掌握。
同时,在孟昶继位后,孙汉韶又实际上成为了孟昶政治上的盟友。
因为他既不属于张业、赵廷隐这种孟知祥老臣派,又与蜀中大族没多少牵连。
因此虽然曾被孟昶召回成都高高挂起,但等孟昶知道孙汉韶作用后,立刻就被放回了汉中,并且孟昶还给孙汉韶增了兵,连监军都没派,极度信任。
孙汉韶在孟蜀的身份,探究到深处,其实已经不能算个臣子。
要知道没有他策动,孟蜀是不可能有汉中的,加上一直以来颇具独立性,孙汉韶实际上是孟蜀这个政权的小股东。
汉中的山南道蜀军也一样,如果说孙汉韶是孟蜀的股东,他们就是孙汉韶的股东。
因此只要孙汉韶愿意打,山南道的蜀军,就可以打。
四月初八,孙汉韶率军三万五千只用了一天,就赶到了褒城县西南五里处。
不过他还是来晚了一步,褒城县只有蜀军数百,根本经不住周军万余精兵的昼夜猛攻,孙汉韶还没到,褒城县就已经陷落。
孙汉韶无奈,只能引兵退还,而周军也已经发现了孙汉韶大军。
幸得周军走褒斜道太过艰难,战马还未修养好,因为能上阵的骑兵不多,蜀军也有一支小小的骑兵护卫,这才保证了蜀军的安全。
前期接触中,双方轻骑不断狗斗纠缠,蜀军勉强退回到了汉中城西北六七里处,护卫的骑兵就被增援的周军骑兵击散。
孙汉韶就只能就地下营,准备与周军接战。
此地是兴元府的主要产粮地,得益于汉水的灌溉优势和汉中平原的平坦,周围全部是上好的水田。
眼下正是春耕时期,水田中都灌满了水,孙汉韶将大营扎在周围两座几十米高的小山丘周围。分东西两座大营,以湿滑的水田淤泥作为屏障,阻挡周国骑兵的进攻。
罗玉儿留了五百人守住褒城县作为后勤基地,立刻就率大军前出到蜀军大营前三里扎营。
稍微侦查了一下,罗玉儿立刻就发现了孙汉韶的想法,这确实是个限制骑兵行动的好场所。
此地大约就在后世汉中市的兴元湖附近,共和国时期能在这里修建水库湖,就足见地势低洼和水源充沛了。
罗玉儿也不傻,他不会舍弃骑兵优势,让重甲步卒踩着没过脚踝的淤泥去仰攻蜀军。
周军再是勇猛,也没有这么硬肛的必要。
反正他已经进入了汉中,褒斜道虽然远,但不是不能补给,老子先跟你耗一段时间。
同时,罗玉儿又不断把已经休养好的骑兵放出去,让他们去劫掠附近乡间农户的存粮,顺便袭击蜀军的征粮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