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3/5页)
荀子:……
他觉得人不应该为口腹之欲而妥协。但没人告诉他,竟然好吃成这样。
荀子想,他应该客气的吃两口就住口的。
但他没忍住。
吃完这一口,想着再吃一口就作罢,没想到,竟然一口气吃到饱了。
他终于明白为何韩非那么沉默了,因为真的没办法说,若是没经历过,由大人说出来,真的很像假的。
苏檀体贴的奉上一杯茶水,笑眯眯道:“这是清汤茶水,你尝尝,仔细品味那种天赐的味道。”
荀子吃饱喝足,倒也不好再摆出一副客气样子,转而亲热了许多。
*
苏檀把荀子送走后,就开始琢磨,怎么把人给留下来,来了就别走了,这可跟范增不一样,可以说,只要荀子在秦国,那秦国招募文人就容易很多。
第二日睡醒,他一骨碌爬起来,就去邀请荀子来参加他的书房,那里面的藏书就连韩非都舍不得离开,他不信荀子舍得。
人老了,年岁大了,就会更加看重这个了。
果然——
荀子一看见他的书房,直接就不肯走了,连声道:“你这怎么这么多书?许多稷下学宫都没有的书。”
苏檀笑眯眯道:“因为阿父注重学识,先是在咸阳建了咸阳学堂,打算慢慢的培养人才。”
“师祖改日去咸阳学堂看看。”
这么说着,他便捧着书,等着韩非讲课。
没想到过了会儿,就见荀子也坐在他身边听着,见都停下,才有些诧异的问:“你讲这么深奥,公子可听得懂?”
在他的想象中,四岁多点的孩子,能够听懂说话,就已经极为聪慧了。
“能听懂,还能背过来,他记性很好,你说过的话,你都不记得,他都记得。”韩非有时候自己想出来的话,转脸忘了,但是没关系,问扶苏就可以了。
荀子:?
他听见了什么。
他随机提问几个方才听过的文,就见扶苏果然对答如流。
苏檀浅笑着道:“师祖放心,绝对不会堕了师门。”说着他起身,深深的作揖。
荀子怀着满腔心事,揣着手里暖融融的铜炉,一步三叹的走了。
然后等到晚上,就见韩非披着夜色就过来了,说是要教他碧月残金神谱。
“这教了没事吗?”荀子有些忧虑。
韩非摇头,低声道:“是公子扶苏、授意非、过来教的,他心性、纯善,最是、见不得、人间疾苦。”
*
这里发生的事,苏檀一概不知。
他昂着头,贴着嬴政坐下,乐呵呵道:“真的很想把荀子也给留下,幸好冬天来得早,他没办法走了。”
吕公年轻,尚且不敢在冬日出门,更别提年迈的荀子了。
苏檀乐滋滋的想,如果这都不能将人留在秦国,那真是他苏檀不行了。
说着他立马请菽乳村的施工队,去荀子住处,给他盘了个火炕。
暂时住不得,就安排他去韩非的院子去住。
甚至还邀请他去参观咸阳学堂。
他不信这么好的学堂摆在他面前,他一点都不动心,这可比美人对文人的吸引力大多了。
苏檀叉腰,他和嬴政去咸阳学堂看,都没有让人收拾,但是荀子要去参观,就让学堂好生的打扫一遍,再让学生三步一哨五步一岗,争取让大家蹭到荀子身上的文气,当然让他感受到热情才是真的。
甚至还有学生演讲比赛,主题就是欢迎荀子的到来。
听着他们稚嫩的语言,就没有成人不会心生感动。
等太阳出来,暖融融的时候,苏檀这才亲自去请荀子,他认真道:“就去看看,若有不足之处,师祖尽管提便是,秦国头一次办这么大的学堂。”
荀子想,秦人不重文,许是一个小学堂罢了。
然而——
刚一走近校门口,就见几个穿着玄衣的小少年正立在门口,满脸稚气的冲他作揖:“拜见师祖……”
荀子看着他们身上一样的衣裳,显然是统一发的。
“怎的还穿一样的衣裳?”他直接问了。
苏檀笑眯眯道:“学堂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不认家世,只要想上有名额就可以。”
荀子有些茫然:“那衣食、竹简、笔墨是一项不小的负担。”
苏檀:“都由我私账里出。”
“原先秦国是不大注重这些,看了你写的劝学篇,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建立咸阳学堂了。”
他说着,引着他往里面走,而有一排四五岁的小孩开始读劝学篇,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让荀子不由得热泪盈眶。
他牵着扶苏的手掌,也跟着握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