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闲扯淡

有一种言论:中影投资好莱坞,只是一家公司的正常经营策略……在中影之前……有很多内地文化企业染指好莱坞制片行业……

中影也是一样……只不过中影是国字号而已,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问题是中影享有引进片权利,刚好呢,北美本土票房收入增长变缓,好莱坞正积极研究如何进入中国市场。

如果跟中影合作,是不是有发行优势?

原时空,就是这样,迪士尼的《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要到5月12日才会在中国内地上映,这与该影片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乎其他所有国家中5月1日的首映式相比晚了近两个星期。

为什么晚两个星期?

因为《速度与激情7》呗——中影参与投资……

但……中影毕竟是国字号,你投资外国电影算怎么回事?

咋了,向买办看齐?

估计韩山坪也担心出现这种风言风语,所以,他才问的沈旭东。

旭东反问:“为什么要投资好莱坞?中影光靠引进片的权利,一年少说分账十个亿把?”

“这不是忙着上市吗……”

“哦……”

那就可以理解了!

借助投资好莱坞大片的风口。

“我们跟传奇合作,准备投资了几部电影……”

“其实传奇只是一家电影投资基金会……”

沈旭东大概介绍了一下传奇娱乐的诞生过程。

就是一家投资拼盘演化而来!

其实理论上来说,电影公司当然可以完全依赖自有资金来拍摄电影,而且九十年代以来,次级回收渠道的丰厚利润足以支撑电影公司拍摄亿元规模的超级大片。

但无一例外,所有电影公司仍然向外寻求投资。

原因有很多,比如分摊风险,提高开工数量,哭穷以让明星和经纪人降低片酬,等等,但最主要的秘密在于,电影公司和外部投资者的合作,是基于某种不平等条约……

“不平等?”

“对,”沈旭东点头:“比方说一部1.5亿美元的大制作,公司你自己掏50%,完后外界资金50%,但电影公司最后分得的利润却比外部投资者多很多。”

“多很多?”

“您看,一部电影的票房回款,先从里面扣掉占总票房10-15%的发行费以及其他营销支出,再和外部投资者平分,这当然看起来是公平的,只不过对电影公司来说,坐收发行费把一件有风险的事变成相对旱涝保收,再加上各种会计策略,总而言之,引入外部投资者,对于好莱坞电影公司来说,是一件可以揩油的美事。”

“就像你们公司的溢价投资?”

沈旭东承认了:“对!”

……

天美传媒每年都会吸引外界投资,当然,外界投资需要溢价20%进入……

一部电影成本一个亿,公司掏五千万,外界资金5000万,然后分一半收益给你?

想的挺美!

电影投资属于小圈子游戏,不是说你有钱就能玩的转的。

溢价20%还是有点关系的投资方。

后世,但凡有点品相的,都会将投资份额溢价出去。

尤其是稀缺的好项目、大项目将更受青睐,更容易溢出好的价格!

举个例子,《人间·喜剧》溢价到了3亿。

一部喜剧,溢价到了这种程度,确实挺罕见的!

归根结底,是因为内地电影的资源分配不均。

大部分情况是溢价50%左右,一部电影1亿的拍摄成本。公司对外发售1.5亿的成本,公司先回本5000万……

影视是极其依赖资源的行业,拥有了资源,就拥有了话语权,在大公司的角度,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开发了好的项目,用尽关系拿到好的资源,自己的努力成果显然不能白白被他人所用,因此也就产生了溢价。

热钱涌进电影圈,尤其是以金融机构、影视基金为主的行业外投资方,他们投资项目的标准,或者是具备高溢价条件的标准,依然停留在大IP、大演员、大导演上,很难对实际项目内容有专业的判断,在这些投资方眼中,项目只分大小,不分好坏,因此这一类投资方是最容易接受烂项目高溢价的。

溢价是因为好项目太少、想投资好项目的人太多造成,这种不平衡只能用钱来解决,没有人会把赚钱的机会白白让给别人。

电影溢价对于主控方来说无疑是一笔额外的收益,也让部分收益提前回收。

同时也是一种风险转嫁,保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方式,将风险规避在前期的项目运作当中。

……

听完沈旭东关于传奇影业的摸底,韩山坪大概懂了:“你的意思是这就是个中间商?”

“对,中间商!”

“那我看宣传,《蝙蝠侠》、《斯巴达三百勇士》都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