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6/7页)
李小寒并不觉得那红有多正,而且前世年纪越大的阿姨们越喜欢正红色呢。
“其实这城里妇人习惯在年前穿红呢,红色正旺,不然我也不能拿出来给夫人你。”伙计堆笑解释道。
“不行,不行,咱们是村里人。”王氏连连摆手,脸都涨红了。
“那就来一尺吧,咱们滚一道边,也沾这个旺气。说不定明年就旺起来了。”李小寒说道。
旺起来这个说法触动了王氏的心思,像王氏这种出身经历的女人,分家后的日子简直像梦里一样:新房子建好了,来钱的活计也有,家里十分美满。
唯一美中不足,她想要一个儿子给李贤东传宗接代,只是药一直在吃,但迟迟没有好消息。
说不定这旺一旺便有了。凭着这隐秘的心思,王氏默认了。
“至于我爹?有什么适合我爹的?”
“我不用。”李贤东断然拒绝,他想象不到自己的棉衣上镶了一道红黄蓝边是啥情况,男人的衣服,要那么多花样干嘛,穿着暖和就行。
“那也行吧。爹,以后女儿再孝敬你。”李小寒没有说大话,她已经想好该怎么补偿他爹了。
伙计笑眯眯的算了三身棉布的衣料,再加上一尺荷花色,一尺朱红的细棉布:“这一般棉布是十二文一尺,荷花色和朱红颜色的要十六文一尺,所有布料合计起来一共三百六十八文。”
“伙计啊,我们买了这么多,有没有啥添头。那纳鞋底的碎布送我们一点?”李小寒问道。
“小姐,我们这碎布也是要卖钱的,不过你卖的多,我们可以给你挑。”伙计说完,笑眯眯的搬出半框碎布条。
“你们这碎布够碎的呀?”李小寒拎起一条碎布条,颜色质地都还行,就是太细长了。
“按斤称,五文钱一斤。做百纳衣是不行的了,但是糊鞋底是够够的。”伙计笑眯眯的说。
行吧,这价格也算是实惠的了。李小寒翻了一下这箩筐,挑那大块的,厚实的,基本挑了大半。
“这……小姐,你们要这么多纳鞋底?”
“是呀,冬日里可不就是猫在炕上纳鞋底剥棉籽了。”
伙计想想也是,一称,大半背篓布条,四斤多,算二十文。加上布料,合计三百八十八文。
三人满载而出,到那集市上,再买几斤猪肉,又花了几十文。
出城门的时候,王氏直念叨不停,“这钱可真不经用,咱们这卖棉花梳的钱,差不多花光了。”
李小寒背着个空背篓,安抚王氏说,“娘,你想想,这钱费的不过是家里的竹子和鞋垫子,但是如今我们却得了三身厚实的棉布料,和好几斤猪肉呢。花了这么几天的功夫,咱们家吃饱了,穿暖了,是不是赚到了。”
至于李贤东和王氏这几天废寝忘食的功夫,李小寒知道,在李贤东和王氏眼里,那就不算成本。
“那倒是。”王氏果然点头道,竹子不费钱,碎布做成的鞋底子,也不值多少钱,算白赚了的,“早知道多做几个了。”
“没事,咱买了许多的碎布条,够做了。下次买了钱,咱们除了买吃的,其他全存起来。”
“行。”王氏点头。
要说原来买吃的王氏也是舍不得的,但是张大夫说了,家里人都得补一补,王氏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这人没了,便什么都没了王氏还是知道的。
怀着赚钱的心思,一家人心急的往家里赶。
待到家里已经中午了,王氏捞起新买的五花肉,李小寒就喜欢这一口。
“幸亏咱们回的早,这天,灰蒙蒙的,隐约看着要落雪了。”王氏一边洗肉一边说。
下午,果然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落下。
冬天了。
凛冬将至,自己家要做好过冬的准备了。
大雪纷纷扬扬,李贤东家地少的优势便出来了。早早出门巡视了一圈,还有时间去砍了几根石竹子,李贤东才回家来吃早饭。
“咱家麦苗如何?”王氏糊着鞋底,看见李贤东回来,心急的问。
“能行,坑得住,别担心心。”李贤东一边拖着竹子进门一边回复王氏,呵出的冷气凝成一团白雾,
“那就行。”王氏松了一口气,因着地少,那地便更重要了,“总觉着今年比去年冷。”
“是冷了许多,幸亏咱家麦苗赶着时间播上了,不然苗嫩就要被冻伤了。”
“还有人能耽误麦苗的播种?”王氏不理解,庄稼可是农家人的命根。
“听说是隔壁村的有人侥幸晚了几天,咱们村没有。”
“咱们村没有就行。”王氏的心绕着自己家里转,村里她也就听一耳朵,听说是隔壁村,完全就没有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