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两章合一(第3/4页)
韩小虎笑着说:“厂长不是说了吗?在这边上半年回国半年,我这就算是两边跑,多好啊。娜塔莎也愿意,她说她虽然更适应自己的国家,但她喜欢夏国,也愿意在夏国生活。”
聊完了,韩小虎就把捎来的东西给了张超男——这里面的东西分两样,一样是许如意早就叮嘱邢云拍摄的广告母带,另一样则是一沓子信件。
广告自然就是为了投放,至于信件则是因为许如意想了很久,人才她是必须要的,夏国比之欧美生活待遇各方面差距颇大,要想留住人才,必须做提前准备,虽然娜塔莎和伊万他们已经很认同夏国,口碑不错,向外扩展的确有效,但路径太单一了,所以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叙旧。
当年数千名苏联专家来夏支援,和很多夏国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归国后,并没有联系的机会,彼此都失联了。
那不如现在开始,拜访一下老朋友吧。
当然,这的确有些功利,但许如意也认为,随后几年,苏联的生活条件越发艰苦,即便是有目的,燎原厂的存在也是可以真真切切让这些曾经帮助过夏国的老人们少受点苦,而且,最终是不是来夏国是以个人意志为主进行选择,也不会限制他们。
只是许如意没想到,居然这么多信,她翻了翻,足足有六七十封,许如意就问:“这都是哪里来的?”
韩小虎就说:“我找到了张厅长一提这事儿,张厅长就说,这是好事情。不过并没有扩大,先是在南河重机械厂和东阳机床厂等大厂进行了摸底了解。您知道的,这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事儿了,当年的老同志很多不在了,绝大多数都退休了,最年轻的一批也有五六十岁了。张厅长找了胡厂长他们了解了一下,然后才派了任务。”
“结果没想到真不少,一听说是可以问候老朋友,不少人都激动起来。这是第一批收到的,后面还有很多呢。这里面好几封信的写信人都已经七八十岁了,是连夜写出来的。因为已经交代过,所以内容都是回忆一些旧事。”
“就是有一点,当时留下的地址,也不知道这么多年,有没有变化。”
许如意就说:“这个不难,这边跟咱们很像,即便有变动也都是有记录的,找人很方便。”
韩小虎完成任务,就带着娜塔莎去了她家,自然是受到了欢迎,两个人的婚礼也随之提上议程,定在了新年的时候举办了婚礼,韩小虎也正式确认,将要留在苏联分公司担任技术经理。
至于燎原厂这边,一台设备安装完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随后燎原厂带着伊万他们安装了一台,剩下两台则是燎原厂和伊万他们各自安装,所以,速度也快了不少。
不过因为都是依葫芦画瓢,不但快也比第一台的时候轻松很多。
进展慢的反而是寻朋活动,他们要找人,自然不能瞒着维克多他们,不过给出的理由是,他们的兄弟厂知道燎原厂在苏联工作后,想要问候一下过去的老朋友,他们只是帮忙传递信件。
这显然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一方面当年的友谊是情真意切,即便是这么多年,大家也是明白的。另一方面,夏苏关系在82年开始后,就已经破冰好转,目前双方都在积极靠拢,否则的话,也不能有燎原厂来帮忙这事儿,所以也没必要拦着。
但即便如此,一开始并不顺利。
第一位找的是一位叫做亚历山大的机床专家,这封信是东阳厂厂长胡浩写的——当年26年前他刚刚毕业来到了东阳厂,因为是大学生懂俄语,所以被派给亚历山大先生当助手,用胡浩的话说:“他脾气有点急,急了就吹胡子瞪眼的,不过他是位好老师,没有保留地将自己懂的知识全部灌输给了我。匆匆离开时,还将他记满了笔记的书籍留给了我。我很想他。”
胡浩让人捎来的是一封厚厚的信,许如意太了解胡浩了,这一看就是将自己这些年的事情全都写上了,他想让老师知道,这个曾经在异国教导的学生,现在是什么样子。
而刚刚好,这封信的地址就在圣彼得堡。
所以这次拜访,许如意也去了,那是个非常老旧的公寓,到达楼层后,整个走廊都摆满了旧物,带着他们过来的是分公司的新雇员——在苏联长大的华人王瑞,小声地说:“这是比较老旧的公寓了,所以公用门厅这块比较窄小,又因为大家的住宿面积有限,所以很多人就将东西放在了门外。”
这就有点像是夏国的筒子楼,走廊里摆满了各家的灶台和锅碗瓢盆,不过苏联是有独立厨房的,他们外面摆着的就五花八门多了,自行车,不要的旧沙发还有一些其他的家具。
他们穿过去一直走到最里面,才到了,王瑞按的门铃,声音响了以后,很久都没有人吭声,他只能又按了两次,这会儿,才有了声音:“你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