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临桓城座落于晋国边境,是仅次于肃州和晋阳的雄城,也是晋人东出的必经之路。

城池临河背山,地势险峻。

城围两阙,城墙以夯土筑造,外城墙顶能够跑马,四座高耸的箭楼俯瞰大地。城内雕刻带有上古风格,是临桓城独有的标志。

城外阡陌纵横,林木繁茂。大大小小的乡邑穿插其间,人员往来密集。

黄昏日暮,家家户户升起炊烟。天边映照晚霞,红光氤氲,安谧笼罩苍茫大地。

城内设有县府和兵营,并有百工坊,专门打造兵器和农具。

每逢季末,运送铜锭的车队如约而至,城内会变得格外热闹。百工坊大开,商市熙熙攘攘,人群接踵摩肩,道路上车水马龙。

许放一行抵达当日,恰好遇上城内大市。马队入城时,不可避免引来注意。

“当真是好马。”

“马背上是何物?”

队伍中的马匹高大健壮,四肢粗壮有力,称得上万里挑一。对好战的晋人而言,这样的良驹难得一见,不做战马实在可惜。

马鞍、马镫更让众人眼前一亮。

临桓城地处边境,同相邻诸侯国时有摩擦,还要面对犬戎的骚扰,生活在此的国人和乡人皆能上阵厮杀。不分男女老少,对战功的渴望烙印在骨子里。

城内有上千国人,他们几经沙场,眼光相当毒辣。见许放等人骑术一般,过坑洼处却如履平地,立即猜出马鞍和马镫的好处。

有细心的国人留意到马蹄印,伸出手掌比对,很快发现异样之处。

“他们的马蹄上似钉了东西。”

“你没看错?”

“我牧马二十载,我父还曾为先君养马,绝不会看错。”

听到牧人的回答,国人们顿时生出兴趣,纷纷围了上来。

“这般作为岂非损伤马蹄?”

“良马仍能奔跑,且速度飞快。”

“一身麻布袍,腰佩长剑,头上没有戴冠,却人人踏皮履,他们的身份定不一般。”

众人猜测纷纭,对这伙骑士的身份愈发好奇。

在议论声中,许放一行人穿城而过,直奔县府所在。

抵达县府门前,一行人拉住缰绳,陆续翻身下马。

许放解开腰间锦囊,倒出包裹的金印,抬手展示给守门的健仆,道:“我乃内史许放,奉命前来临桓城,有要事同县大夫商议。”

健仆不敢轻慢,忙不迭弯腰行礼。自己守在门前,催促同伴去上报主簿。

主簿得知情况,手中竹简落地。

“许放,你没听错?”

这个名字何其久远,上一次入耳还是公子珩立国,玉堂殿众人自请离宫为正夫人守墓。

“县大夫不在城内,速持此信去报。”

没有时间细想,主簿抽出一枚简片,提笔写下一行字,交给心腹送出城,去找巡视郊田的县大夫。

“速去,不要耽搁。”

“诺。”

心腹转身离开,脚步声飞速远去。

主簿在室内踱步,来回两趟之后停住,快速整理衣冠,决定先一步去迎接许放。

公子珩日前归国,许放道是奉命前来,背后之人不言自明。

或许危险,亦是良机。

思及此,主簿不再犹豫,快速穿过府邸去往正门。

许放等人被拦在门前,良久不见县大夫露面,心中难免生出猜测。

好在主簿及时出现,当面说明原因,将众人请入府内。

“今日大市,县大夫出城在外。我已派人去请,诸君稍安勿躁。”

说话间,一行人穿过廊下,在主簿的引领下进入厢室。

室内空间宽敞,门窗洞开,依旧有些昏暗。

仆人拨亮铜灯,送上新煮的汤羹。

主簿在许放对面落座,上首空出一个位置,显然是留给县大夫。

“许内史言有要事,可否透露一二?”主簿表明自己的身份,继而口出试探,以求验证之前的猜测。

“君乃田氏?”许放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

“家祖曾为田氏旁支,作战英勇获先君赏赐。仆惭愧,未能承先祖勇毅,只能为一主簿。”

“田氏旁支,令祖莫非是下大夫田犇?”许放继续问道。

“正是。”主簿颔首。

许放面露恍然,仰头饮尽盏中热汤,怀念道:“昔日宫中设宴,我同田大夫有一面之缘。其膂力过人,一杆长戟舞得虎虎生风,实是一员勇将。”

回忆起当年,许放不时发出感慨,十分自然地转移话题,轻松避开主簿询问。

时间飞速流逝。

日正当中,县大夫终于从城外赶回。

他在府门前下车,喘息未定,召来等候在门口的健仆,问道:“许内史现在何处?”

“现在厢室,田主簿亦在。”

县大夫脚步停顿,旋即若无其事登上台阶,绕过雕刻猛兽的照壁,快速穿过廊下,去往招待客人的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