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千与千寻》制作完成,寻找院线上映渠道
《千与千寻》的制作已经基本完成。
方醒已经看过初剪版,整体效果还是很满意的。
初剪版总时长150分钟,这个时长在院线上映的电影里,稍微有点长了。
不过,初剪版长一点是很正常的。
方醒另外聘请了擅长动画电影剪辑的团队,再剪一次,要求把片子剪到120分钟左右。
现在的院线电影,为了节奏紧凑,通常会把时长控制在90分钟。
不过,120分钟的电影,也不算太长。
对《千与千寻》这部电影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时长,加上片头片尾大概125分钟左右。
两个小时的时长,不会让观众觉得太过拖沓,又不会太紧。
等最终剪辑版出来之后,就要开始准备上映了。
方醒计划是10.1长假档期上映,所以在剪辑期间,就需要寻求上映渠道。
院线电影行业,有一套标准流程。
通常,一部电影从制作到上映,需要三个环节。
出品、制片、发行。
方舟文化是《千与千寻》的出品方,梁鲸工作室是制片方。
目前,方舟文化还没有拿到“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还不能发行电影,需要另外找拥有发行许可证的公司合作。
事实上,就算方舟文化有电影发行许可证,但没有院线、宣传、地推的资源和渠道,还是需要找影视公司来合作发行。
电影院线行业的水很深。
方舟文化还远没有达到能够单独发行电影的实力。
因为电影发行的工作没那么简单。
发行方要对电影进行拷贝,寄给全国各家影院,申请密钥、排档期。
除此之外,还要做宣传、购买广告。
全国各大城市影城里的电影海报、立牌,都是需要有人去安排,这些都是发行方的工作。
因此,以方舟文化的规模,根本不可能覆盖全国那么多城市。
除此之外,在电影上映期间,还要派人去到全国各地的影城做活动、做宣传、盯排场、做监票等等。
这些工作只能专门的发行公司做,一般制片公司根本做不了。
因此,《千与千寻》想要院线上映,就得找发行公司合作。
发行公司的实力越强,电影可以得到的宣传资源也就越多,地推、广告位这些都需要发行公司去争取。
当然,实力越强的发行公司,肯定会要求更多的电影分账。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得到更多的发行资源,就需要付出更多的钱。
方舟文化已经有两部爆款电视剧,但并没有在大荧幕上获得过成绩。
因此,在电影行业,方舟文化其实相当于要从零开始。
当然,先后出了《武林外传》和《开端》,方醒在影视方面,已经算是有些人脉。
至少不会两眼一抹黑,直接抓瞎。
而且,先前就有很多影视公司主动询问方舟文化有没有新的项目。
《千与千寻》其实已经制作了两年多,不算新项目了,但马上要发行,需要一个发行公司来合作。
因此,在《千与千寻》进行最后剪辑的时候,方醒就安排公司宣发部门,和业内的影视公司接触,寻找合作的可能。
方舟文化靠着两部爆款电视剧,已经让很多影视公司记住了这个名字。
因此,很多影视公司都愿意接触,但听到是电影项目,而且是动画电影,就没有那么积极。
如果方醒这次拍的是电视剧,会有很多影视公司抢着想要合作。
但是,电影就完全不一样了。
电视剧和电影,是两个差别很大的行业。
在电影圈混得风生水起的导演、明星、影视公司,想要进军电影圈,难度非常大,很多最终都是折戟沉沙告终。
在电视圈,只要请一个顶流明星出演男主,拍出来,别管剧情怎么样,至少不会亏,有的是粉丝愿意买单。
毕竟电视剧的花销比较低,甚至不着急追剧的话,完全可以免费看完全集。
可是,到了电影圈就不一样了。
每一张电影票都是真金白银。
顶流明星别管多火,人气多高,粉丝多疯魔,只要上了院线电影,就是退了潮水的王八,是不是果泳,一目了然。
因此,电影圈的难度比电视圈要大得多。
甚至很多拍电视剧红透半边天,年年出爆款,天天上热搜的顶流,到了电影圈,都不好使。
因此,在电视圈证明了实力,想要进军大荧幕,还是得从零开始,得不到多少优待。
当然,方舟文化这个名字,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至少能够让发行公司坐下来,认真的谈项目,而不是把计划书直接扫进垃圾桶。
期间,方醒拿着《千与千寻》的初剪版,亲自和几家影视发行公司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