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买个房还能买出这么多……(第2/3页)
这一套她可太熟悉了,尽管她有海外投资,那些公司产生的利润都是她的,理论上来说,她想买什么,只要不犯法,都是自己的自由。
只不过如果为了这种花钱的自由,招惹来一堆麻烦,那还是算了。
不知道这个抢先报料的三流小报是不是只拿了通稿,没有看清楚发布条件。
啧,这也是个(大概八点二十发)都想不起来要删掉的营销号水平,太着急。
原本说要买房,忽然说不买了,就有一种凭空多出一笔钱的感觉,总想把它花掉。
此时,沪市人民对房子的认知还处于「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时代。
尽管在1987年的陆家嘴踩踏事件之后,延安东路隧道已经在1991年通车。
但还是不如人意,大多数单位还是在浦西,隧道就那么一小条,早上赶上班麻烦的很。
此时浦东的房价起来了,但没有完全起来,上交所都没有搬过来,现在陆家嘴的房价三千块钱一平方。
然而,也并没有什么人买,还有福利分房呢,谁要买啊,买也不会买在这个鸟不拉屎的乡下地方。
安夏一口气买下了未来陆家嘴中心位置的十几套房子。
身在沪市的亲戚从妈妈那里听说她的大笔投资,都觉得这个小囡是不是脑子瓦特了,要买也得买南京路、福州路、静安路的房子。
“都这么有钱了,为什么不买思南公馆?整天对着那个丑丑的破工地,盯着三个球,有什么好的。”亲戚对安夏的投资眼光表示痛心疾首。
他说的那个「破工地」,就是未来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修了三年,快修完了,但还没有完全修完。
安夏回答:“升值空间不大。”
主要是在她的记忆里,这些地方一直很贵,不好找买家出手,而且也没印象有什么大型拆迁工程,可以赚一笔拆迁费,做为投资来说,实在没意思。
办完了陆家嘴这边各种手续,安夏就打算回去,亲戚千叮咛万嘱咐,叫她回去一定得给他一个电话报平安。
“怎么了?”
“你不知道啊,最近总是有女大学生不见,家里人怎么找都找不到,都说是被拐到山里卖给老光棍啦。”
“监控没查出来?”
“那我就不知道了。”
安夏的眉头皱起,沪市现在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有许多大型企业,并且还在不断的招商引资,想人到这里来投资,最要紧的就是一个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领导层很早就购入了紫金科技的监控设备,而且安装密度还挺大,怎么着也应该有点线索,能发生「总有」这种事情,就很不正常。
她找到当初采购接洽的人,以售后的理由打听监控设备的使用情况,是不是坏了,或是没有升级固件。
没坏,就是条件不行,人往城外一跑,就无影无踪了。
从绑人到没有监控的郊区,只要几小时的时间。
学校同宿舍的同学一般不会马上告诉学校,年轻人么,谁还不贪玩。
等舍友发现受害人连续夜不归宿,再想起来报告,已经迟了。
“除非监控能铺遍全国,到时候才能及时抓到他们。”
最近失踪的一个大学生,是昨天才失踪的,她平时特别老实,从来不出去歌舞厅之类的地方玩,每天不是学校就是在当家教的地方,从不夜不归宿。
所以,当她晚上过了九点还没有回来的时候,舍友们就报告了辅导员。
最后的监控显示,这个姑娘在某条街上跟一个背着大包的老太太说了几句话。
然后,她就跟着一个老太太去了一个挂着门帘的屋子里去了,再也没出来。
警方赶到那里,发现门帘后面根本就不是屋子,而是一条小窄巷,另一头是通的。
地上有车轮的痕迹。
可是此处是一个老旧的城中村,里面没有安装任何设备,是个监控死角。
安夏问道:“听说法医痕检能从轮胎的痕迹上看出那是什么车?”
“不用痕检,我都能看出来,就是个小面包,而且上面还沾着灰浆,那车去过建筑工地,现在全城这么多建筑工地,好多在工地上班的都是坐小面包去的,数量实在太多了,我们排查到现在,才查完两个区。”
“我们公司新升级的人工智能系统程序可以自动拼接完整的行驶记录,这个试了吗?”安夏问道。
“什么时候升级的?”众人面面相觑。
安夏向他们展示人工智能组的最新成果:可以凭借全市所有摄像头拍到的记录,推断某车在这段时间内可能经过了什么地方。
如果找出曾路过女大学生失踪地的、工地上用的面包车,那就大大的缩小了排查范围。
万幸现在全市也没多少面包车,在慢得让人吐血的数据传输速度下,到底还是在几小时内筛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