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询问
京城这边,朝廷刚决定要把韩彻调拨回京时,就柏州新刺史的人选,也很是引起了一番争议。
柏州原来是个最为贫瘠落后的下等府州,但凡有门路有能力的,都不愿意去。
韩彻在柏州任职的这几年,户籍造册上的人口数量也依旧未能得到大的发展。这对刺史的政绩考核来说,也确实特别的重要。
不过人口增长的最终目的,说到底都是为了增长税收。
每年年终的时候,朝廷对地方主官的政绩考核,也是以税收的多少来做主要的评判。
府城纺织大市场的这种集约经营模式,使得百姓种地积极性被强烈激发,便也促使柏州这几年的耕地面积增长惊人。而土地作为时下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当地官府府库税银的最主要来源。
柏州这两年还形成了棉花主产区,白羊主养殖区。更是从最开始的需要由官府安排组织,以村为集体,发展出许多的小型纺织作坊。
其中棉纺织品,“其利殆百倍于丝,臬。”
在大型建设工程上,柏州的坎儿井和防渗水窖的水利修建,可以说现阶段的人口日常用水和农作物灌溉所需,已经得到全面解决。
官道也从原来的三等远小,修建扩充至一等二级。
再有柏州的气候还极为适宜孜然这类具有高效益的经济作物栽种,哪怕柏州人口户数不多,每年所能征缴到的税收却已经开始能追赶一些上等府州了。
税收多,意味着上任后的政绩不用担忧,同时也意味着俸钱丰厚。
“荒地无人耕,耕起有人争”,柏州目前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待到八月中旬,柏州新上任的刘刺史终于携带家眷抵达,韩彻跟他快速交接完公务,便也要赶紧带着韩老三返回京城任职。
刘刺史对韩彻的态度显得十分的热情,出发京城的这天早上,他和府衙的一干人等还亲自送韩彻出的城门。
这次韩彻乃是回京任职,就职部门还是户部四司中的户部司,所以他的品阶虽降,但实际却是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自是跟当初孙刺史因病离职不同。
“韩大人,一路顺风。”城门口,刘刺史和冯长史等人拱手道别。
“多谢刘大人,冯大人。”韩彻也拱手还礼。
到了这一刻,韩彻心中也难免生出几分不舍之情。毕竟他在柏州这一待,就足足待了近四年。
乘坐在马车上,瞧着身后渐行渐远的柏州府城,之前一直处于激动兴奋状态下的韩老三,不免也生出几分伤感。
“唉!以后还不知晓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再来柏州一次了。”
“以后再看吧。”韩彻也叹了口气。
安静了会后,韩老三突然问道:“大人,你要磕西瓜子么?”
“我不磕。”韩彻摇头。
“好吧。”韩老三解开马车上装着炒好的西瓜子布袋,然后挪动靠着车窗去坐着,一边看着车窗外的风景,一边磕着西瓜子。
他们这次返回京城,一共随行了四辆马车。韩彻和韩老三乘坐一辆,另外三辆装置的都是行李和要捎带回去的东西。
柏州纺织行业的大发展,吸引了众多商队的到来,也终于将平州那边的货品运输队吸引了过来。
为了方便,也为了路途中的安全,韩彻便花费不少银钱在柏州府城专门雇佣了一支运输队伍。
这个季节正值秋高气爽,马车行驶的速度也比那年上任途中要快的多。
于是也就赶了不到二十天的路,他们便已经进入到归属京城所管辖的地界。
若非在入宿这块,韩彻为着安全,一路上都择选驿站去入住的话,他们行走的速度还能再快上一些。
农历九月初八这日,韩彻他们终于抵达京城。
早前韩彻和韩老三还有些伤感不舍,在见着越来越接近京城时,心情也在朝着即将和家人重逢的期待和高兴去转移了。
对比起四年前,京城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作为时下政治和经济的双中心地区,城门口处依旧是一派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
在顺利通过城门的盘查后,韩彻一行人更为快速的往记忆中的韩家赶去。
“二郎!”柳氏瞧见韩彻,惊喜到不能自已。
“二兄!”三娘和四娘也是欢喜到一路奔跑而来的。
家里虽早就知晓韩彻要被调回京城,柳氏和三娘她们每日更是在家中掐算着他们归来的大概时日,盘算着到时候好提前安排人去城门口迎接。却怎么也没想到,韩彻和韩老三竟能提前早回来这么多天。
“快!去齐家告知大娘子他们!”柳氏对此自是高兴坏了,难得她这时候还没忘记大娘和齐五郎。
韩彻和韩老三也都高兴的很,一家人分隔差不多四年才终于相聚,坐在一块自然便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