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急性焦虑发作的四个依据
从此,小伙子就开始了历时两个多月的看病历程。他先后到过多家地方的、军队的大医院,因为发作时的主要表现是心慌心跳、心率过快,当然看心内科是首选,同时伴有胸闷憋气和严重的呼吸困难,也去了呼吸科做系统检查。因为发作时全身颤抖、麻木僵硬,甚至还发生过抽搐,他还看过癫痫中心、神经内科。再加上发作时有想吐吐不出来、想拉拉不出来的症状,他又看了消化内科。又有人说看看是不是甲亢、内分泌失调等,于是他还看了内分泌科。当这些科室都没有明确的诊断和特别的治疗方法时,他又看了中医科、针灸科等等。查心脏,普通心电图做了不计其数,还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心电图、阶梯运动心电图,做了多次心脏彩超。查肺,拍过胸部平片和CT,做过肺功能检测。查大脑,做了脑CT、脑核磁共振,光脑电图就做了四次,其中还做过一次24小时的动态脑电图。血压、血脂、血糖、咽喉镜、胃镜等,能查的都查了,结果都显示正常。可是从此以后他发作的次数却越来越频繁,说不定是在什么时候,也说不定是在什么场合,没有任何预兆,突然就会发作。
他现在很痛苦和紧张,还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得的是什么病,还能不能治好。他说,从第三次发作后,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去上班了,偶尔开车出门,不仅要妻子或者父亲陪着,出门之前一定还要先查一下地图,看看要走的这条路在五分钟的车程内,有没有大医院,如果没有大医院,这条路绝不敢走。
他家的附近有两个三级甲等医院、两个区级医院。因为找不到发作的规律,最近一个多月来,干脆就轮流到两个三甲医院急诊科的候诊大厅坐着,希望不打120,发作时马上能就诊。但是,他又不敢自己在医院坐着,怕发病的时候不能呼救。于是,傍晚让妻子陪着在医院坐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睡觉。白天妻子上班,就让退休的父亲陪着在医院里坐一天。两个三甲医院急诊科的候诊大厅,几乎成了他最安心的地方,但在医院坐着的时候,却并没有等到过发作的到来。
“睡觉后在睡梦中发作过吗?”我突然打断他的话问道。“没有,从来没有,只要睡着了,就一切平安了。”他继续说,“可是回到家里,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个病就突然向我袭来,于是还得打120。三个月来一共发作过十多次,就打过十多次120,每次发作的时间短的也就十多分钟,长的也不超过一个小时。”
小伙子虽然还在继续讲着,但我的心中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诊断,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惊恐障碍、惊恐发作,也就是急性焦虑发作。
惊恐障碍的特点是,发作时意识清楚,历时短暂,一般是5~20分钟,在10分钟内达到高峰,很少超过1小时,很快就可以自行缓解;或者以打哈欠、撒尿、入睡而结束发作。发作间期精神状态正常,发作之后,患者自觉一切如常,能回忆发作的经过,但不久又可以突然再发作。表现为严重的窒息感、濒死感或精神失控感,宛如濒临末日,惊恐万状。常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心脏症状,出现胸痛、心动过速、心跳不规则;二是呼吸系统症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三是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痛、头昏、眩晕、晕厥和感觉异常。惊恐障碍发病急,因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而被误认为是器质性疾病,患者常突然发病而被送往综合医院急诊。
这个小伙子和大多数患惊恐障碍的病人一样,在反复出现急性发作之后的间歇期,常担心再次发作,因此产生了预期性的焦虑,担心发病时得不到救助,就产生回避行为,不敢单独出门,出门时要他人陪伴。担心找不到医院,出门时先要查查出行路线上有没有医院,后来干脆就整天坐在医院急诊科的候诊大厅,等待发作的到来。
根据WHO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诊断标准,惊恐障碍的诊断依据为一个月内至少有三次发作,每次不超过两小时。发作时明显影响日常活动。两次发作的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没有明显的其他症状,并有以下四个特点:
1.发作的情境中没有真正的危险。(他在书房看书,正常开车上下班。这都是平常的生活环境,哪有什么真正的危险。)
2.并不局限在已知或可预料的情境中。(排除对特定环境的恐惧症,如密闭环境恐惧症、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3.在惊恐发作间歇期几乎无焦虑症状。(尽管常会担心下次惊恐发作,但是没有广泛焦虑,事事纠结,坐卧不安。)
4.不是由生理疲劳、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心脏疾病)或药物滥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