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为治天下,未雨绸缪!

在蒙恬抬头南望之时,扶苏已到达了岭南军营。

赵佗等人早已在大营外恭候。

扶苏从辇车上走下,望着前方瘦弱的将士,眉头微微一皱。

他其实对南海的恶劣情况有所耳闻,但真的到现场一看,才知晓这边的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恶劣。

穷山恶水,不外如是。

扶苏朝众将士微微欠身道:“诸位将军,这些年辛苦了。”

赵佗领首道:“身为帝国军人,自当奉命职守,这都是末将等人应做的。”

扶苏道:“我过去远在咸阳,虽对南海的情况有所耳闻,却也实在没有想到,南海的环境会这么恶劣,这般炎热的天气,恐根本不是秦人能够适应的,前两次讨伐,大军之所以会损失惨重,非人之罪,天也!地也!”

赵佗动容道:“都是臣指挥不利。”

扶苏将赵佗等人扶起,迈步进入到了军营。

营帐之内,诸将列席。

扶苏看着这些肤色黝黑的将领,若非这些人操持这一口秦腔,恐无人会认为这些人是秦人,原本他记忆中身形健硕的将领,在南海这几年下来,也大多变得削弱,他再度朝这些将士一礼。

礼毕。

扶苏缓缓直起身子。

他问道:“扶苏这次前来要做之事诸位恐已知晓。”

“为治天下,未雨绸缪!”

“诸位也莫要怪扶苏多疑,我今日要说的是,天下大局尚未安宁,山东之复辟暗流依旧汹涌,当此之时,数十万老秦军民长驻南海三郡,实则是老秦人去做南海人也,也是说,老秦人为华夏挑起了融合南海的重担,而这种策略,朝廷早前就已定下,只是上次我幼弟胡亥来南海,却是经历了一场直抵人心的叩问。”

“也是从这场叩问中,朝廷才第一次知晓,军中士卒真正的态度。”

“思乡之情难移。”

“而这其实是人之常情。”

“然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也。”

“若有变故,天下何安?”

“非是我扶苏不愿相信老秦人对大秦的支持,而是时势使然也,南海五十万士卒,多是秦人,而在这段时间,朝廷清查了关中人口,却是惊骇的发现,留候在关中的老秦人数量竟不足顶峰时三成。”

“这实在令人骇然。”

“若有风云动荡,岂非大险哉?”

“故而朝廷重新纠正了对南海的战略。”

“决定让士卒分批返回。”

“不过眼下第三次讨伐瓯越的战事将要开始,虽然这次征伐的规模较小,却也不能有丝毫大意,加之我这次前来有些过急,所以第一批有机会回到咸阳的士卒注定是少数,而且在几番商议后,决定先从军中中下层士官着手。”

“他们在军中有不小威望。”

“若是他们满意朝廷的选择,也可让士卒相信此事为真。”

“若是不满,也能更好的将意见告诉给朝廷,继而容朝廷做出一些变更。”

“只是这些想法只是经过丞相府商议,并未通知军中,我这次匆忙南下,其实也是想询问诸位将领的意见。”

“诸位对此是何见解?”

扶苏看向营帐中的诸将领。

众人对视一眼,并无一人有异议。

赵佗拱手道:“末将感恩朝廷体谅,大军入岭南已近九年,将士们思乡之情越发浓郁,很多士卒日常更是以泪洗面,只是我等将士都深知南海事大,并不愿生出任何懈怠,而上次胡亥公子前来,当众说出朝廷会陆续放士卒回家之时,整个军营是一片欢腾,士气大增,眼下殿下来岭南,亲自负责将士归乡之事,末将心中唯剩感恩。”

“末将替南海五十万军民叩谢殿下。”

说完。

赵佗直接跪地叩首。

扶苏连忙伸手,将赵佗扶了起来。

他缓缓道:“这次是我不告而宣,分明过错在我,岂能受将士一拜?”

“赵将军快快请起。”

看着神色动容的诸将领,扶苏感慨道:“南海的战事持续太久了,非是百越人顽强,而是环境因素影响,不过我在临来之时,倒是询问了宫中的太医,其中几人当年更是南下过岭南,为任嚣将军医治过,因而这几名太医对岭南的情况有所了解。”

“也是给治理岭南提供了不少建议。”

闻言。

李信等人目光微异。

他们本以为扶苏这次前来只为士官退伍,没曾想还去询问过太医,这其实有些出乎众人意料,但同时也让他们心生感慨,殿下当真是宅心仁厚,时刻念及着南海士卒。

这时。

赵佗朝营帐外高声一声,立即就有一位军司马入列。

他手中持着刀笔。

见状。

扶苏也不拖拉,直截了当道:“太医称,治理岭南其实跟治人一样,而岭南气候炎热、多雨,天气闷湿,丛林之中瘴气横生,还有各种蛊虫散布各地的水洼池塘,然大多是死水,因而首要是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