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第2/3页)

霍去病就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们,他没有开口打断,但投过去的视线存在感极强。

李世民一下子注意到了,他转头一看,正好对上了霍去病那写满“你没有自己的孩子吗”的谴责目光。

李世民:。

看出来了,这位就是赫赫有名的冠军侯。

不得不说,霍去病比他想象中更加英姿勃发。那个十八岁就上战场的少年将军,如今已经顺利步入青年将帅之列,甚至还当了孩子的爹。

李世民看了眼被杜甫抱起来看他演示的霍善。

霍善也已经注意到霍去病的到来,马上挣脱了杜甫的怀抱,开心地跑过去喊人。

杜甫本来不知晓来人是谁,听霍善一喊也知道了。

大唐读书人毕生追求基本都是“出将入相”,所以他们对骁勇善战的霍去病是颇有好感的,杜甫也一样,他每次要吹捧别人的时候就把霍去病拉出来溜溜,比如夸人说“将军只数汉嫖姚”,意思是你简直和霍去病那么厉害!

这便是赫赫有名的骠骑将军!

霍去病没有管李世民投来的视线,而是把霍善抱了起来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学射箭的。

霍善老实回答:“就这几天!”

他没能感受到他爹的失落,兴冲冲地拉着霍去病过来看他这几天的练习成果,他已经能射中靶心了,杜甫他们都夸他特别有天赋!

见李世民他们把霍善教得那么好,霍去病心里那点郁闷就消散无踪了。军中许多人一年半载都见不到自己的家人,像他这样能时不时过来看娃的纯粹是因为刘彻的安排。

平时有别人陪着霍善玩是好事。

双方互报姓名以后,霍去病邀他们一起出城去校场上比划比划,这太守府终归还是太小了,连连射箭还可以,骑射方面就没法真正施展开了。

霍善一听可以出城玩马上积极响应,一点都没有自己这个太守要常驻府衙的自觉。

霍去病也没考虑这些事,霍善不在府衙,事情自然有人会做,偌大的太守府班底总不至于离了个小娃娃就运转不下去。

李世民对外头的情况也挺好奇,与霍去病父子俩一起出城放风去。

入夏以后,田野上基本都青绿一片。

这片孕育了无数代人的土地,似乎从农耕时代开启之时便没有变化过,一年接一年地长出粮食,一年接一年地被人们反复耕耘。

从汉到唐,乡野中的面貌都没怎么改变。

李世民早年亲自征战天下,见过许许多多历经战乱后一片荒芜的原野,如今看到眼前这安宁平和的景象,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如今大唐立国还没多少年,朝中人心尚且不定,底下的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正是因为百废待兴,他们才不能想着迁都,不能抛下关中腹地以及世世代代都生活于那片原野上的百姓。

如果他们面对突厥的进犯只一味地退避,怎么能让天下百姓真正回归安定平和的生活?

他们不能退。

一行人抵达校场,霍善就很熟练地占据高地当观众,顺便给他爹摇旗呐喊。

李世民:“……”

果然还得是亲儿子才亲自己,这别人家的娃到底是别的人!

一个是骠骑将军,一个是天策上将,两人的骑射功夫自然都不赖,上阵后两人俱是箭箭都正中靶心,根本分不出个高低来。

霍善才不管那么多,逮着他爹就是一通猛吹。

李世民的亲儿子不在身边,吃大亏了!好在他还有个诗圣杜甫在旁,当场写诗表示李世民也不赖,马上英姿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霍善:?????

可恶,你会写诗了不起吗!

霍善在线摇人,让大文豪苏轼也给自己来一首。

苏轼:“……”

苏轼委婉地拒绝了霍善的要求。

开玩笑,那可是杜甫,他在杜甫面前写诗……倒也不是不能写,但远远达不到霍善想象中那一出手就力压杜甫的水平。

宋诗和唐诗完全不是一个赛道,唐诗是诗的蓬勃发展阶段,内容和格式都堪称百花齐放,到了他们宋人开始写诗,赫然发现前头耸立着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他们实在玩不出什么新鲜花样了,只能在义理上下功夫,没事就在诗里讲讲道理。

单论符合格律的诗,苏轼闭起眼都能写出一百首,可要拿去杜甫比较的话就有点难为他了。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霍善找外援不成功,只能哼哼唧唧地表示“不管不管我不管,反正我爹才最厉害”。

霍去病也不计较这种胜负,把霍善抱上马让霍善也试着射上几箭,他可以在旁边指导一二。

霍善的注意力马上就被转移了,兴致勃勃地跟他爹玩到一块,玩够了还要跟霍去病分享自己手上的玉韘,说是他师父给他做的!

霍去病道:“听说你师父年轻时是使剑的,下次我遇到好剑给你留着,你到时候可以把剑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