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宫廷岁月086(第2/4页)
向婕妤哥哥也是耍起了向家高门的威风,不肯退换,还要找人弹劾那主事官员,逼他就范。这一来二去的,不知怎的叫言官晓得这事儿了,向家的弹劾书一下便如雪花一样飞到了相公们和官家的案台。
向家是勋贵,又是外戚,和朝臣士大夫可不是一伙儿的。相反,他们这种存在一贯是朝臣士大夫刷声望,刷政治资源用的。特别言官,真的就最‘喜欢’这种勋贵外戚了,就连犯的事儿都是按着标准模板来的!
这样一通弹劾,就算批不倒,也能批臭!算起来都是业绩,将来熬资历升官时都是要看的,能不积极么?
郭敞也为这件事不高兴,他可以容忍这些勋贵贪一些,毕竟以现在的政治制度,若没有战争,他们确实也没有太多上升空间。也就是靠团结在皇家周围,获得一些特权,然后靠特权搞点钱了。
但这不代表郭敞能容忍向婕妤哥哥在贪了自己的钱后,还给自己正在建的房子拉来一堆‘破烂’。这不是钱的问题,也不单纯是东西的问题,关键在于‘态度’,在向家体现出来的对他这个皇帝的不尊重。
类似于,‘朕的钱,他们拿两百万,朕分一百万,还要朕感谢他们吗’。
郭敞就是他花钱让亲戚买建房子的材料,默许了亲戚赚差额做跑腿费,甚至贪一部分。结果就是贪的太多了,还弄回来一堆质量不好的建材——他难道还要感谢这些亲戚?明显这些亲戚将他当傻子了。
总之,向家受这一顿申饬是一点儿不冤,当时方采薇伺候向婕妤姑嫂两个人茶水(她虽是贵人了,但在向婕妤那儿,向婕妤一直拿她当侍茶宫女使唤,也是一种刻意的折辱),听到这些就觉得向家实在是没救了。
当时她听过姑嫂二人说话,只是听听而已,没太放心上,左右也和她的生活关系不大。不过,现在想起来,却对她挣一笔钱很有用。至少她知道了要进一步扩建西苑的事儿,确定了京城的高级建材又会迎来景气。
自从郭敞继位起,大燕皇宫的修缮和扩建就没有停止过。
大燕皇宫最早只是一处官邸,后来做了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府邸,有了一些扩建,气象也起来了。所以郭敞的爷爷当初做了这片土地的主宰,干脆选了这里做‘王府’(郭敞的爷爷没有称帝,但称王了的)。
作为‘王府’,又是一次扩建和修缮。因为那时本就想着将来有做皇宫的可能,所以规制上和如今差不多,只不过内里没有填充这么多殿阁而已——但到底还是‘王府’,而且当时离统一天下还远着,财力也有限,大燕皇宫的规制如今看来就有些不足了。
皇宫显得格外小巧,比之前朝逼仄了许多。
再等到郭敞的父亲称帝,主要就是填充殿阁了,扩建倒是没做多少。主要是开国皇帝,忙着真正实现大一统,本身就对这件事不大上心,还要表现简朴...于是就这样了。
所以,郭敞继位之初就得面临皇宫不够威严壮丽,甚至不大够用的问题。此时又因为国家休养生息,修一修皇宫不算什么,修缮与扩建便没有停过——修皇宫这种事,既然皇宫不够用,那就必然是要做的,晚修不如早修。
至少郭敞这一代修起来花费还可控,真的让子孙去做,又不知道要花用多少民脂民膏了。不然难道真的指望日后的国家子孙都是节俭的,都知道生民不易,宁肯自己住着不方便,也不要搞钱修皇宫吗?
这个道理郭敞明白,前朝诸公们也明白。所以在扩建皇宫这件事上,他们也没有卡太多。而郭敞回报他们这份配合的就是,这上头花钱会做预算,基本没有超过预算...这也算是君臣之间默契的典范了。
大燕皇宫最近,也是最大一次扩建是向西走的,这主要是因为当初靠西征地简单方便——那里原本住的都是勋贵。
赶走平民建皇宫什么的,即使给拆迁费,史书上也很难留下全部细节,最后难免变成一桩罪过。而且上面怎么说和下面怎么做是两回事,这时候的基层搞拆迁,即使是皇城根下,皇帝眼皮子底下,也不敢保证会规规矩矩呢。
所以,比起赶走一大堆就近住着的老百姓,征收少数勋贵的住宅要容易的多(勋贵的府邸占地面积大,征收的‘户数’自然少得多)。因为勋贵一向对皇家的配合,这种事基本上叫勋贵们开个会、说一声就成了。
这倒不是勋贵们就那么乖了,只是这件事并不涉及勋贵的核心利益,只不过给自家宅子挪个地方而已。官家收了自家房子,总要在京里其他好地块再划一块地给自家建房子,顺带补齐建房子的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