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经历(第2/4页)
“老梁把他送回去的,亲自看他上的楼,现在应该在家。”
“谢谢你,钟医生。”
“不用跟我客气,你多陪陪他,有事随时打电话,二十四小时。”
于清溏推开家门,西装丢在地上,鞋子随意乱脱,完全不像往日的徐柏樟。
于清溏找了一圈,最后在次卧发现了人。自从搬到主卧,他再也没来这里睡过。
卧室拉紧遮光窗帘,明媚的上午,房间阴森森的。
徐柏樟埋进被子里,像个厌恶阳光,只在夜间出行的动物。
于清溏站在门口,轻轻敲门,“柏樟,我可以进来吗?”
等了几分钟才有回复,“我困了。”
“我也困了,可以和你一起睡吗?”
又过去半分钟,没能得到声音。
“你不拒绝,我就当你同意了。”于清溏脱掉衣裤,躺了进来。
徐柏樟背对着他,像不会动的假人。
于清溏稍微往里靠,把额头贴在徐柏樟后背,轻轻吻着他,“柏樟,你今天好冷淡……”
“都不抱我了。”
“之前每次回家,都会抱我的。”
“昨晚也不这样的,柏樟……”
温柔超不过三遍,于清溏被温暖包裹,空气里是他喜欢的气味。
于清溏仰头吻他的下巴,吻了三遍才说:“等很久了吧,来晚了。”
“清溏,清溏。”徐柏樟抱得他紧,像不舍分离。
“我在呢,一直在。”于清溏不断亲吻他,想帮他缓解焦虑。
徐柏樟不断重复着,“对不起,对不起……”
“不要说对不起,你没做错什么。”
“你相信我。”徐柏樟用尽力气,“手术很成功,我很努力,没有失误,我非常清醒,我到现在还记得手术的流程。”
“开胸,肋间切开,心包切开,心包悬吊……没有问题,都是正常流程,没有任何问题。”
“柏樟,放松,不需要解释。”于清溏拍拍他,“我不在乎手术,我只想更了解你。”
“想了解你的童年,还有你耿耿于怀的经历。”
如果那份心理报告属实,造成他心理影响的,多半与童年有关。
徐柏樟:“怕你不想听。”
“你不是我,不要代表我的想法。”于清溏说:“我们是伴侣,你之前告诉我的,要试着倾诉,不是藏在心里。”
“好,我说。”
和大部分农村的孩子一样,徐柏樟的童年是黄土地、村口的戏台还有河边灿烂的太阳。
但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他的父亲和梦里不一样,不会做玩具、不会用胡子扎他、也不会把他架在脖子上玩骑马;也不像书本里所说,是他的肩膀,勇敢高大,能撑起整个家。
他的爸爸只会喝酒吹牛、殴打妈妈。
妈妈是个非常传统的农村女性,读书不多,贤惠能干。能下地干活、也能做一手好菜、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即便是这样,爸爸还是不满,喝醉了酒,就找各种理由殴打她。
他有多凶残的爸爸,就有多温柔的妈妈。所有的痛苦和不快,都能在妈妈爱中化解。
徐柏樟喜欢妈妈做的饭,爱听妈妈唱完儿歌说晚安;喜欢陪妈妈下地撒种、在院子里摘菜,又或者,只是在炎热的午后,靠在妈妈身边,看她用麦秆编织出整个动物园。
他永远记得妈妈被打出血的伤口,还有爸爸喝到烂醉,令人厌恶的呼吸声。
那时的徐柏樟胆子很小,只敢躲在墙角里哭,等到听不到爸爸的呼噜才敢走出来,小心翼翼帮妈妈擦干眼泪,再偷偷舔掉她手背上,被鞭子抽出的血痕。
小时候的他日日盼望长大,想变得强大,带妈妈离开,去没有爸爸地方生活。
梦还没实现,就扼杀在八岁那年。
那天,他挤在妈妈怀里说想吃糖葫芦,妈妈拍拍他的头,说去给他买,让他听话在家等。
他等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等到天黑,等到入睡,最后等来了妈妈的死讯。
在自家麦地里,躺着永远醒不来的妈妈,身边倒着的农药瓶,徐柏樟曾亲眼见妈妈塞进兜里,带出家门。
那片麦地是村口卖糖葫芦的反方向,妈妈走过路根本绕不到村口,他注定吃不到糖葫芦,也永远与妈妈两隔。
小时候的徐柏樟想不通,为什么妈妈不买糖葫芦,为什么会自杀,为什么不要他。
长大以后,他又想,妈妈可能是病了,无法接受痛苦,便选择自我了结。
越是这样想,徐柏樟就越自责。
如果他没吵着吃糖葫芦,如果他跟妈妈一起去,如果他能早点出去找,是不是都能拦住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