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人各有命

拜完年,就忙家事。

谢星珩筹备买粮。正年间,路不好走,他们也不敢在昌和府境内买粮,以免被广平王的人注意到。

还怕被京城的某些势力一棒子打死。买粮是去其他县城,也不买多,三千两银子购入,用作米粮铺的存货之源。

这是明面上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屯粮。

他们手里有粮食,才好应对即将来临的风暴。

到时想帮人,也有资本。否则守着金银,也是饿死的命。

风波还没蔓延过来,买粮相对顺利。在周边府县,用上江承海的人脉,跟他的老友们联络,再辗转联系上粮商,报价也很良心。

江承海信里写得简单:我老了,招的哥婿是个书生,撑不起镖局,老兄弟们多照拂着点!

这番买粮,他们还发现很多地方都在销售益智玩具。

是上水白家出品,他们家有本事,上百木匠同期动工,学徒也叫上了,还从乡野请了些有点基础手艺的木匠,跟着抢工制作。

赶了一个月,首批货卖得远,南下北上,一下占据两个府城的市场,就近跟当地木料商合作。

初期只卖一样,要是合作,再有其他花样,另算利,两家、三家分账,市场占领得稳稳当当。

小商户还没有来得及模仿“华容道”,他们的字块组合就风靡“小学生圈”。连连看、消消乐,成了年节佳品。

白老爷没有在大量销售“消消棋”,这个需要多色字块的玩法,除却用不同木料来制作之外,还能上色。

精贵木料制品,他弄了几副。

另有多色石料制品、金银双色制品、多色玉料。

这是放在店铺里压轴的。

怎么能让权贵家的孩子,跟普通人家用一样的玩意儿呢?

销售之初,他让伙计用厚毛毡做板子,在各个闹市街区玩消消乐、连连看。

用两个不需要识字,就能看“图”玩乐的小游戏,带动热度,张口一吹,就是京都时新的玩具,哪个书生没有,是要被笑话的!

过年去寺庙道观的人多,白老爷做事一绝,花钱上庙开光,还把产品送去了夫子庙。开一次光,白家的玩具就算都开了光。

每到一地,先是上下打点,再是街头玩,然后寺庙供奉,同期找木料商人合作。

一个点子,被他利用到最大化,刚开始销售,就卖脱销了。

广告词是每位望子成龙的父母都无法拒绝的“背书更轻松,所有书生都在用”。

上水县离丰州县近,也就离昌和府近。先到府城,再回缩圈子,路经丰州,顺道来江家拜个年。

来的是白家二少爷白喜文。

这名字很直白,就希望他喜欢读书,事与愿违,白二少读不进去书。

他们在婚宴上见过,再见不必介绍。

才刚开始售卖,外地已开售,丰州可以跟上,他们家就不凑热闹,丰州的市场,都归江家。

目前盈利还没算出来,已经可以推断,绝对亏不了本。

因白家把蛋糕做大了,股份无限稀释,这账目难算,只说按季度来。

等三月里,销售告一段落,白喜文会再来一趟丰州。

他们家坦荡荡,会做生意也会做人,谢星珩卖他们一个好。

“我看现在年景不太好,你返乡路上,多买点粮。”

白喜文若有所思,边点头边说:“我也有所感,都没在昌和府久留,货卖空了,留了两个账房三个伙计,我就先走了。”

他也不留宿,趁着天色尚早,在家喝碗热茶暖暖身子,补补干粮,也捞了一坛辣椒酱,返乡前绕远,再南下两县,先买粮。

男人忙碌时,江知与在家裁布做衣服、鞋袜,都是小孩子穿的。提前给小宝宝备上。

徐诚回家后,常来江府找他,他日子过得不无聊。

徐诚比谢星珩还像孩子他爹,屋里没外人,他就要伸手摸摸江知与的肚子。

“也没鼓起来。”

江知与看得好笑:“还小呢,过阵子就大了。”

在家待一阵,徐诚找到了在丰州生活的感觉,性情恢复了往日活泼。

他跟江知与说了很多趣事,比归乡时粗略讲述的内容丰富多彩。听得江知与眼中异彩连连。

他也好想去外面走走看看。

徐诚笑道:“等你生了,趁着江伯跟阿晖叔喜欢小孩的新鲜劲儿,你把孩子给他们带,然后你带着你夫君出去闯闯,这也不错。”

江知与问:“为什么是带着我夫君去?我们俩不行吗?我可以跟你去啊。你看看,我夫君又不会武功、又不识路,跟着你多安全,我什么都不用操心,就跟着你享福。”

徐诚放下丝线,捏着嗓子学他说话:“‘我夫君’、‘我夫君’,你舍不得累着他,就来欺负我啊?”

江知与拿线球扔他,徐诚笑得好大声。

闹一阵,他俩又在榻上四处摸寻,把线球都收回绣箩里。